前言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一般以早产儿为高发群体,通常以36周的胎龄为高发风险划分区间。而NEC是导致早产儿致死率居高不下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其中维生素D除了具有维持骨骼钙稳态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缺乏其可造成结肠细菌清除能力下降,增加肠道炎症发生几率。本研究皆在探索维生素D和NEC之间关系,以期预防早产儿NEC发生。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最近一年我院妇产科出生并在新生儿科进行住院治疗且胎龄小于36周的早产儿为本次的样本,共计215例,分成两组,观察组为NEC组(11例),对照组为非NEC组(204例),经过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书面材料后报由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本研究。
介入标准:1.早产儿胎龄小于36周。2.婴儿除可能患有NEC外无其他严重功能性缺陷疾病。3.婴儿母亲无严重器质性疾病损伤。
剔除标准:1.早产婴儿存在先天性畸形。2.患有自发性肠道穿孔。3.婴儿临床背景资料缺失或部分缺失。4.婴儿住院期间患有其他重大疾病。5.监护人拒绝配合研究。6.婴儿患有NEC I期。
1.2诊断标准与研究方法
主要依靠临床婴儿的实际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标准参考《实用新生儿学》及经过修正的贝尔标准。临床表现参照如下:腹胀或腹部压痛、腹泻便血、胃滞留、呕吐等。影像学检查参照:I期轻微的肠管扩张、轻度肠梗阻;II期A级较显著的肠道扩张,中度肠梗阻或出现肠壁附近充气;II期B级可出现门静脉积气或腹水现象;III期则通常出现气腹现象。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查明母亲的临床基础背景资料,是否存在孕期并发症及维生素D的补充状况,并将早产儿的出生信息和喂养情况及住院信息进行记录。
收集早产婴儿及其母亲的血清标本,并放置在超低温环境保存(不低于-80℃),检测其中25-OHD含量。并参照《儿童营养元素缺乏防治建议》的标准进行结果判定。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2.结果
在发生NEC的11例样本早产患儿中,病程为12±5d,其中包括8例NECⅡA期(73%),3例为ⅡB期。通过比较发现,对照组(即非NEC组)出生体重和其胎龄要明显高于观察组(NEC组),见表一。
表一 两组早产儿一般情况对比
此外,通过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NEC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胎儿时期的胎龄、出生的体重、机械通气时长和住院时长及母婴血液中25-OHD含量,见表二。
表二 两组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对比[n(%)]
3.讨论
本次探究发现了观察组母婴体内的25-OHD含量较对照组的要偏低很多,而且观察组的早产儿体内25-OHD含量均未在正常范围内。因此,25-OHD含量有相当的可能是早产儿发生NEC的危险因素。新生儿获取维生素D的途径几乎全部来源于母体的胎盘供养,所以说孕期女性母体维生素D的含量对胎儿维生素D的水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综上,由于发现母体与早产婴儿的血清25-OHD含量与早产儿是否发生NEC存在相关性,因此孕期女性应加强保健,在孕中期和孕晚期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保证维生素D的摄入,并应注意监测体内25-OHD的含量变化,预防维生素D缺乏,有利于预防早产儿发生NEC。
参考文献
[1]王晨,禹松林,王丹华.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5,30(4):24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