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对西方哲学中人学的发展的梳理,引出虚假共同体和真实共同体的思考,分析了集体主义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一、 西方哲学中人学的发展
(一) 古希腊哲学
人的问题是哲学的核心问题,其对于人的认识是分阶段的。古希腊哲学中,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没有将人与自然分离,因此,早期古希腊哲学家对于自然的认识是更多的,他们从观察和经验出发来说明自然界,试图以人的认识解释自然,于是产生了早期的朴素唯物主义。例如,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他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以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虚空说。
古希腊哲学的中期出现了希腊三杰,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这是因为早期哲学探索更多趋向于自然的探索,而不关心人自身。苏格拉底重视人的德性,提出“知识即德行”,由此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对于人本身是非常重视的。他还发明了“助产术”式的开导人的方式,他认为,人的德性是天生存在于人的本性中的,自己只是一个助产士,扮演将德行激发和引导出来的角色。柏拉图则是以其“洞穴说”告诉世人不应该局限于自身肉眼可见的看似正确的“真理”,而应该从真正的善出发去进行生活,即可知的理念世界由“善”统治。晚期希腊哲学由于罗马的政权更迭,人们倾向于安宁的生活,并且有着向神学倾向的趋势。
(二) 中古哲学
中古哲学的年代指的是希腊哲学之后、近代哲学之前的哲学。在这个时期,可以说是西方哲学的发展的低谷期,“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人性遭受到极大的摧残,特别是基督教中对于人的思想的控制,基督教中的上帝统治人世间,基督教宣称所有人都是戴罪之身,必须要以现世的所作所为洗清自己的罪孽,进行忏悔。基督教挤压人的精神生活空间,造成人的痛苦,此时对于人学来说也是灰暗的时期。
13-14世纪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兴起,开始重视人、重视客观世界,“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英国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主人公之口对人的热情赞美,说道:“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想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三) 近代哲学
近代哲学中关于人的认识主要是将人视为一种“抽象的人”,具体表现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黑格尔认为人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充分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费尔巴哈把人理解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把人的本质看作是抽象的、固定的、孤立的个体。而马克思将人理解为生成的人,理解为“现实的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人,是不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结成社会关系的人,这些社会关系尤其是生产关系决定了人。人是生活中群体中的人,到这个逻辑中,我们就需要思考现实的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二、 虚假共同体与真实共同体
对于个体来说,一个主体的人一定是一个头脑健全的人,一个四肢健全的人,他可以从事各种生活生产活动。并且,这个人一定是处于社会历史中的人,是一个可以通过实践去对世界加以改变的人。人是一个群体存在物,一个人走向公共领域才能知道这个人的层次。而身处这个群体的每个人都必须和别人打交道,调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在其青年时期时对于欧洲社会状况进行敏锐的观察,它揭示了现代资产阶级国家作为“虚假共同体”的本质,并提出了“真实共同体”的概念。对于“虚假共同体”,马克思指出:“现代国家本身置现实的人于不顾,或者只凭虚伪的方式满足整个的人。”这是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性提出的认识。世界处于动态平衡中,任何一个群体都是要靠群体中每个个体发挥作用,才能使这个群体处于一个稳定的发展态势,而身处于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是作为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与其他成员有均衡的关系。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样的关系是不存在的,资本家不用劳动就可以积累大量社会财富,而工人却以更多的劳动换来更恶劣的生存环境,“正是由于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同时采取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无法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因而这样的集体是虚假的。
真实共同体则是人本质的复归,人能得到自由自在的发展,人的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这里的人是指的全体社会成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自由人联合体”的概念。在这里的人,已经从资本主义的异化中脱离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对立的关系,人成为了决定力量,追求社会历史必然性的发展。在这样的集体中,所有人的普遍利益是能够得到保障的,每个人又都是能够为集体做出一定的贡献的,这才是真正的集体。
三、 我们如何看待集体主义
(一) 个人与集体
身处于集体中,个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可以享受集体带来的好处,但是也必须尽相应的义务,这种义务不是出于强制的专制,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就必然有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而对于个人利益的服从还是集体利益的服从是对于不同历史阶段来看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以前的社会形态,对于集体利益的服从往往是承受压迫和剥削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真实共同体中,个人与集体在根本上是统一的,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只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错位,同时,集体会给予个人自由和正当利益的尊重。
(二) 无产者与集体
无产者是需要集体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通过联合进行反抗,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人必须把他们的头聚在一起,作为一个阶级来强行争得一项国家法律,一个强有力的社会屏障,使自己不致再通过自愿与资本缔结的契约而把自己和后代卖出去送死和受奴役。” 同时,无产阶级只有联合起来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救自己,工人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和人类整体的大利益是统一的,所以个人为了集体而做出的牺牲是珍贵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通过集体来维持和发展自己的权益。如农村公社、工会、妇联等等。可以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是一个“公共人”的角色,人通过追求丰富的公共生活来丰富自我,同时人作为“公共人”有着公共意识和公共关怀,每一个人都是广泛参与到公共治理中的个人,公共领域也是向所有人开放的。在共产主义社会,工人是没有国家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未来的解放是全人类的解放。
四、 集体主义对于今天发展的借鉴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站在人民立场上,为人民考虑,为人民谋福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舍小家,顾大家,实现集体利益的同时,实现个人社会价值。
当今我国已经完成了全部贫困县摘帽,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每一个中国人民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艰苦奋斗、不惧困难,在自己奋斗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贡献,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才是牢靠的。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工花不开,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能力,为祖国的建设储备强大的人才力量。
参考文献:
[1] 苗力田 李毓章主编:《西方哲学史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
[2] 宋洁人:《亚里士多德与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3]韩树英:《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
作者简介:张晓晴(1997-)女,汉族,籍贯:山东青岛人,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