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实施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史卫霞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史卫霞,. 小学语文教育实施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 中国教育研究,2025.6. DOI:10.12721/ccn.2025.157150.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了每一个地方,语文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多样的基础知识,又可以深入地感受到传统文化,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让学生们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因此,本论文着重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探究
DOI:10.12721/ccn.2025.157150
基金资助: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小学生年纪较小,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一切都充满了探索欲和求知欲,故而其思考和判断力相对较差。对外界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外国文化的时候,很难分辨出它们的优劣。同时,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把韩国、美国的文化看得很重,而忽视了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既能让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又能让他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对其有一种热爱,这样就能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建设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让它成为一种主流文化,让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现在的社会,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更好的居住条件,父母们会为他们的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而忽视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小学生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他们是全家的掌上明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些小学生缺乏节俭、勤劳等优良传统美德,适应能力也比较差,在集体活动中,容易产生自私自利的倾向,甚至发生冲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通过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改掉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道德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实施策略

(一)带领学生对于语文教材当中的古诗文进行诵读与鉴赏

小学语文老师带着学生朗读教材中的古诗文,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古诗文中的美妙词句,比如,当老师带着学生朗读《咏鹅》的时候,通过反复地朗读这篇文章,让学生在自己的脑子里勾勒出一副栩栩如生的美景,在湖水当中有天鹅,天鹅在水中挥动的翅膀,游来游去,它们的脚掌在水中波动着,使得水面泛起一圈圈的波纹,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动美好的场景,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比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老师反复地诵读这首诗,就好像把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教材中的中古诗文的词句非常漂亮,让学生们去学习和感受古诗文的词句,既可以提升他们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又可以提升他们的美感,让他们在学习了古诗文的内容之后,还能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在进行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比如,老师在带着学生学习《夜宿山寺》的时候,要让他们正确地读出课堂上要学的新诗的读音,然后让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诗歌,让学生体会到古诗文的韵律之美,然后让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歌中“危楼高百丈”的夸张手法,因此,在朗读诗歌的时候,老师可以配合一些夸张性的肢体动作,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中所描绘的那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并用深情并茂的面部表情和语感来解读和诵读古诗文。教师也可以通过自由诵读这首古诗文,也可以通过男女分工阅读等多种诵读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从而提升古诗文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们能熟练地朗读古诗文,把握古诗文所要传达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古诗文。

(二)利用课外平台拓宽阅读途径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向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课外读物,以拓宽他们的学习眼界。比如: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有关于古代四大名著的介绍,老师可以截取《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作品中的精华部分,并在学生学习之前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循序渐进地扩大学生的学习渠道,又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由于四大古典经典文本的难度比较大,这对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生通过观看与四大名著有关的影片和录像,不但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文本的内容,而且还能让他们通过有关的图片来联想文本,从而缩短他们与经典的距离,培养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优良的文化素质,为他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成功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系统。利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课外学习资源,不仅能够找到四大名著的翻译版,还可以在儿童阅读版等书籍的指导作用下,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理解文章内容。

(三)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如果要在课堂中提高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除了要进行传统文化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营造一个适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让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在解释《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老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语言内容,设置适当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各个地方的春节风俗,并向他们介绍春节的由来,并用这些方式来激发学生们对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另外,老师也可以将外国的节日与我国的传统节日作对比,用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传统文化经典书籍的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经典传统文化的书籍,比如,在老师带着学生学习《草船借箭》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知道诸葛亮的故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们互相分享和交流,以此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在小学生课外阅读传统文化书籍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通过阅读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有效地激励和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传统文化书籍,并通过开展相关的经典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小学语文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播放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动画、图像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通过小品的形式来表现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场景或者事迹,逐步让学生熟悉经典文化,拉近他们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

总结: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果只靠学生自己去了解有关的内容,是不能理解它的文化内涵的。所以,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以课本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的文化,推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西龑.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办法分析[J].知识文库,2021(16):46-48.

[2]孙海虹.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求知导刊,2020(10):10-11.

[3]吕平.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J].文学教育(下),2021(01):166-167.

[4]任瑞娜.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与教育方式创新[J].新课程,2021(01):15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