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颈部疾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该病主要由于外力扭伤或颈椎错位导致其对颈部神经造成压迫而产生的疼痛,主要患病人群为中老年人,但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年轻人的发病几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物理牵引疗法,但该疗法过于单一,治疗效果不理想[1]。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推断法划分为2组,组别名称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17例、女性患者为8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数值(44.2±2.1)岁;治疗组中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为10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数值(44.5±2.3)岁,2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颈椎牵引疗法进行治疗,其中治疗方法为:为患者提供舒适座椅,使其保持上身直立坐姿,辅助患者将头部调整至微前倾状态,头部前端与颈部呈15度角较为适宜,随后为患者穿戴牵引设备,准备就绪后予以牵引治疗,并将牵引力调整3至5公斤,并持续牵引30分钟。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法上为其进行拔伸旋转整脊手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使患者处于俯卧位,对患者颈部予以轻柔舒缓的进行揉按,并询问患者力度适宜程度,是患者肌肉组织得以松弛,持续揉按8分钟。随后一拇指为发力点缓慢发力,逐渐加深对项韧带进行按压,其中包括结节以及凸起位置,反复按压5次。环患者颈部两侧胸锁乳突肌以及斜方肌向上提升5次。对患者第一脊椎至其第七脊椎利用拇指对其侧方进行按压,一次进行3次并对颈部周围穴位进行按压,每处穴位按压持续30秒,辅助患者将疼痛处位置朝向下方并将该侧肢体笔直伸展,缓慢将患者头部托起,并对患处肌肉、脊柱进行缓慢揉按,随后扭动患者颈部直至出现受阻状况时,对准位置,提升扭转力度同时控制力度均匀,并用拇指抵住另一侧待听到清脆声响表明治疗完成。
1.3 观察指标
1)对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定,其标准如下: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显效、有效、无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表现症状消失,肌肉松缓正常,颈部可自由活动,视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表现症状有所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减轻,颈部可进行基本活动,视为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表现症状无改变,肌肉紧绷,颈部无法活动,视为无效。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计算方式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患者例数+有效患者例数)/ 组别患者总例数×100.0%。2)调查患者对治疗满意度的情况,利用医院自制的患者治疗满意度问卷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将问卷对应的评分进行分级,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计算方式为:治疗满意度=(患者非常满意例数+患者满意例数)/ 组别患者总例数×10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满意度)通过X²检验形式校准,表述方式为(n%)表示。P<0.05作为本研究统计学校准基线。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2.2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的比较
治疗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由于患者颈部神经受到挤压、拉伤所致,病症表现为患者颈部活动困难并有酸麻胀痛感。传统的牵引疗法,疗程长,起效慢,无法满足患者治疗需求。拔伸旋转整脊手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疗手法,该方法可通过对患者患处肌肉以及穴位进行按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紧绷肌肉组织,使其错误脊椎予以复位,以到达缓解症状目的[2-3]。
综上所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拔伸旋转整脊手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可改善其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文杰,李阳,王涛,孙伟. 拔伸旋转整脊手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18,40(04):593-595+618.
[2]胡文杰,王涛,孙伟,钟振环,袁坤. 拔伸旋转整脊法配合微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20,42(10):1564-1567.
[3]薛建利,樊李瀛,吴玮. 颈椎牵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颈腰痛杂志,2017,38(05):484-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