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科是指研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医学研究科室,可分为心血管内科和心外科。心血管内科主要针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病、冠心病、各种心律失常、结构性的心脏疾病等,通过明确患者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心外科则主要涉及心血管外科手术,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是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安全进行的管理,包括护理措施的采用、护理过程的规划、护理技能的开发、护理效果的监督和评估以及护理工作的组织等方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心血管科就诊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7:13,平均年龄为(45.51±2.6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6:14,平均年龄为(45.21±3.54)岁(P>0.05)。
纳入标准:(1)经临床确诊为心血管科患者;(2)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排除标准:(1)精神类疾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1. 监测生命体征:对于心血管病患者,监测生命体征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指标,并记录在护理记录中。及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呼吸深浅等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2. 心电监测: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电监测是常规的护理工作。通过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连续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3. 静脉通路管理:对于需要输液治疗的患者,确保静脉通路的畅通和无菌是重要的护理措施。护士要正确选择静脉通路的位置,注意消毒和穿刺技术,定期更换输液装置,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4. 药物管理:根据医嘱合理给予心血管药物,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护士要掌握常用心血管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和不良反应等知识,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1.2.2观察组
观察组进行风险管理护理:1. 风险评估:通过对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确定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程度。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系统(如Framingham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或干预。2. 风险因素控制:针对患者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等)等手段,控制和改善危险因素,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3.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治疗。例如,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可以通过使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对于患有高血脂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降脂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进行调整和监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4. 检查监测:定期进行心血管相关的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病情变化。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血脂检测等。通过检查结果的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5. 教育指导: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使其了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预防措施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善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患者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管理并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6. 患者教育:向心血管病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包括疾病的认识、生活方式的改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帮助患者了解病情、遵守医嘱、掌握自我管理技巧,从而减少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7. 情绪支持和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一定影响,护士需要通过倾听、安慰和鼓励,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8. 疼痛管理:心血管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心绞痛等疼痛症状,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给予镇痛药或使用其他非药物疼痛控制方法。
1.3观察指标
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结果由SPSS26.0统计学软件统计完成,若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
表1 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n(%)]
2.2对比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对比护理质量评分(x̄±s,分)
3讨论
心血管科是一种医学专科,专注于研究和治疗心脏和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科学领域。心血管科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心脏疾病、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
心血管科患者常常面临各种风险,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药物不良反应等。通过风险管理,可以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和不良结局。例如,正确使用静脉通路、监测心电图、合理给药等都是能够提高护理安全性的措施。风险管理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规划和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通过评估风险,可以确定患者的护理优先级,合理分配人力和物资资源,确保关键时刻的及时响应和处理。风险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沟通。在心血管科护理中,医生、护士、药师、实验室技术员等各个团队成员需要紧密协作,共同评估和管理患者的风险。通过风险管理的实施,可以促进团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提高整个护理团队的工作效率和病人关怀水平。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定期评估和监测风险的发生和管理效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不断改进护理流程和质量。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科护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满意度,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风险管理对心血管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1]。能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优化资源利用,改善团队协作和沟通,推动质量改进。因此,在心血管科护理中,护士应该加强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实施,不断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科实施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
4参考文献
[1] 王月娥. 标准化质控管理在心血管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11):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