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集束化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应用
​余朝伟 陈历国 雷小红 林建红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余朝伟 陈历国 雷小红 林建红,. 气道集束化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应用[J]. 神经科学研究,2022.9. DOI:10.12721/ccn.2022.157532.
摘要:
目的 对气道集束化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重症患者102例,将其分为两个实验小组,根据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以比较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及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的不良事件为3例,总发生率为4%,对照组的不良事件为11例,总发生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气道进行集束化管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降低了肺部感染、反流等不良事件风险,使患者在治疗期间更加的舒适,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气道集束化管理神经内科应用
DOI:10.12721/ccn.2022.157532
基金资助:

在医院各科室中,神经内科属于一个较大的科室部门,其主要接诊疾病为脑出血、脑梗死等,病症发作时一般都比较严重,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都要更为困难。而患者由于病情较重,也十分容易在诊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心理情绪,引发其他并发症,使得临床护理难度系数上升,护理效果得不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良好的护理手段,来有效应对上述挑战。基于上述理论研究,本文通过对我院的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气道进行集束化管理,探究其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重症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1例,年龄34~73岁,平均(53.5±19.5)岁,男30例,女21例;对照组51例,年龄35~71岁,平均(53±18)岁。所有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标准:(1)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2)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肾脏功能损伤。(2)患者依从性较低。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用药护理、日常巡视等。研究组:采取集束化管理。体位管理:患者在前3d内身体保持25°仰卧位,在3d后身体保持40°仰卧位,适当的仰卧状态,有助于患者血氧的正常,一般情况下患者不能轻易活动。防误吸、反流护理:患者在饮食前需饮用少量的水,选择质软的失误喂食,若无法吞咽可采取鼻饲,在鼻饲前需进行吸痰,饮食后需观察患者口腔、鼻腔有无异物,若有则需清除,并保持口腔、鼻腔卫生。呼吸道护理:患者在咳嗽排痰时,需适度的对患者进行叩背,必要时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在吸痰时,保持仰卧位25°,并时刻注意患者的生命指标变化。

1.3疗效标准

不良事件包括:吸入性肺炎、意外脱管、误吸、反流等。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不良事件比较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不良事件为3例,总发生率为4%,对照组的不良事件为11例,总发生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比较[n(%)]

截图1741597514.png

3讨论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需要通过建立人工气道进行辅助呼吸,但是由于气管的切开,对人体生理功能造成了一定的损伤,加上气管未进行充足的湿化,致使纤毛排异物能力减弱,导致异物积累在呼吸道中,从而降低了气道的畅通性,分泌物水分的缺失,进而越来越黏稠,这也导致痰痂的产生。另外,由于分泌物在气囊周围的大量累积,然后再由气囊转移至肺内部,很容易使得细菌滋生,从而使得肺部出现发炎等。据研究表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以老年人居多,生理功能退化的缘故,加上身体素质的下降,咳嗽、排痰等都成困难,需要护理人员的辅助。由于痰液不能完全排除,加之人工气道的有创性,很容易在人工辅助通气中发生不良事件,包括误吸、反流、吸入性肺炎等,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更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较大的打击。因此,在对患者的人工辅助通气中,对气道的护理是极其重要的,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改善病情,促进患者康复。在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气道的常规护理中,护理内容简单没有针对性,专业度不够,对不良事件没有有效的预防护理,未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而本文提到的集束化管理,是通过医学循证的护理内容,其通过对多年临床经验的分析总结,制定的优化护理措施,在其护理内容中,包括体位管理、防误吸、反流护理、呼吸道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排痰,保持患者的口腔卫生,从而避免细菌感染,加上防误吸、反流的护理内容,较大程度的降低了不良事件风险,能够协助患者尽早的恢复。本文研究中,研究组出现不良事件的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对患者气道的集束化管理,其护理内容能够做到对患者的悉心照料,能够减少不良事件,降低肺部感染。

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气道进行集束化管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降低了肺部感染、反流等不良事件风险,使患者在治疗期间更加的舒适,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人性化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20,18(10):182-182.

[2] 孙晶晶.人性化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0):256-257.

[3] 吴灵焱.人性化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及NIHSS评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16(31):189-19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