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在小学语文课堂融入的价值与策略研究
冼心宗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冼心宗,. 民间故事在小学语文课堂融入的价值与策略研究[J].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9979.
摘要:
本文探讨了民间故事在小学语文课堂融入的价值与实施策略。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综合素养。文章分析了民间故事在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如情境化课堂构建、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和创造性复述等。
关键词: 民间故事小学语文课堂教育
DOI:10.12721/ccn.2025.159979
基金资助: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民间故事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入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在多个层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探讨民间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并提出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民间故事在小学语文课堂融入的价值与策略研究概述

民间故事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入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综合素养。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蕴含着深厚的道德观念、智慧哲理和审美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可以构建情境化课堂,通过环境和氛围的营造,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间故事的文化魅力。同时,深入探究古诗词文化,引导学生解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时代背景,提升文化理解和审美鉴赏力。实践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如手抄报制作、文化节日庆祝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认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是另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鼓励学生联结课堂内外的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将民间故事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结合,进行故事绘画、戏剧表演等,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素养导向的教学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通过阅读、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水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民间故事在小学语文课堂融入的价值所在

(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动性和有趣性

民间故事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故事不仅让学生从小接触中华文化,更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这些故事,学生能够学习到历史的智慧,明白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生活哲理,这些都是塑造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宝贵资源。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等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情感与生活状态,理解忠诚与爱情的力量。通过《精卫填海》等寓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坚持和毅力的价值。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将民间故事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故事中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地去探索故事背后更深层的含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对民间故事的学习和讨论,在不一样的学习与交互过程中,逐渐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现实中问题的能力。

三、民间故事在小学语文课堂融入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创造性复述与表达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民间故事,创造性复述与表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牛郎织女》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读原文,把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角色特点。然后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为故事增加新的元素,如牛郎和织女的内心独白、他们之间的对话,或是与其他角色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为故事添加细节,比如描述牛郎织女相遇时的场景,他们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甚至可以设想他们在天宫的生活细节。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表演中自然地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故事内容。通过创造性复述,学生不再是简单的听众或读者,而是变成了故事的共同创作者。他们可以在保持原有故事框架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意,使得《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在每个学生心中都呈现出独特的色彩。最终,通过小组讨论、班级分享,甚至是学校范围内的表演展示,学生的故事复述成果得以展现,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也让民间故事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设计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项目,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整合与应用。以民间故事为蓝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可以从剧本编写开始,学生需要将民间故事转化为戏剧文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掌握剧本的基本结构和对话技巧。学生可以参与角色扮演,在过去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将剧本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有相应的表演技巧,这不仅仅是过去传统式的教学,而是一种崭新的训练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同理心和表现力。此外,连环画创作也是跨学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将故事情节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不仅涉及到美术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将文字转化为视觉图像的能力。连环画的创作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叙事结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和设计思维。在音乐方面,学生可以为剧本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或者创作与故事情节相匹配的原创音乐。这能够让他们理解音乐与故事情感之间的联系。戏剧表演是整个项目的高潮部分,学生需要将剧本、表演、美术、音乐等元素综合起来,进行一场完整的表演。

四、结语

通过民间故事的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综合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创造性复述与表达、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等策略的实施,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这种教学实践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