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运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
蔡艺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蔡艺虹,.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运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J].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9981.
摘要: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应该把重点放在对语言能力的培养上,而语言实践则是培养这一能力的重要方式,它使学生与语言材料有了直接的联系,并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掌握了使用语文的规律。陶行知所说的“教学做合一”,是一种很好的适用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为此,教师应严格遵循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主动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生活走进教室,把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
关键词: 小学语文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运用策略
DOI:10.12721/ccn.2025.159981
基金资助: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新时代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语文教学应用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3-679)的研究成果之一。

引言:当前,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如何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人们逐渐意识到,如果语言教学仅限于教科书中的知识,那么它不足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和语文学习成果。然而,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可以深化语言教学。本文重点介绍如何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希望这将有助于深化对学生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

一、“教学做合一”对课堂教学的启发

 (一)改变了教师的思想

在“做”的前提下,教师角色的转换前所未有。陶行知将天下之教师划分为三类:一即传统的教师;二是教学,这类的教师,只看学生;三是教授学习方式。陶先生抓住了“教学生学”这一教学的精髓,更加强调学生在“主体地位”上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教,如何学”。这与我国新课程倡导的“以生为本”、“以学生之“学”来衡量教师之“教””的理念是一致的,也是“以学论教”的理念。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转换自己的角色,成为课堂的引导和促进者,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让教师的精彩为学生的精彩所代替。

 (二)课堂观念的转变

陶行知先生的课堂注重“做”,改变教学方法,强调“教育”。我们学校将“实践知识”与课堂质量理念相结合,以“学生是教育的精神”、“树立道德、培养人才、凝聚学生核心素质”为宗旨,营造“对话精神”和“智慧课堂”。教室不再是一个等同的“家”,而是一个教与学的地方,教师和学生在这里相互加强,学生逐渐合作。课堂上不再是点对点的“一家言”,而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的点对点的生活活动。

二、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策略

(一)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

陶行知认为,每一位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习。学生了解了课堂的基本情况,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取得进步。总之,只有依靠学生的问题,让他们掌握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和学生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们真正地感受到作者对幸福的感触和理解,可以要他们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可以请同学们谈一谈他们在儿童时代跟父母一起的难忘瞬间,然后让他们进行热烈的讨论。在每个小组的讨论中,可以注意到同学们都很活跃,由于这个问题和他们的实际生活很接近,因此他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样,通过让学生回顾过去,主动地进行交流,既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又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从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教学做合一”。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小学学习语文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可以通过语言技能解决日常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教学做合一”可以激发学生对语言和现实生活的理解,使他们能够看到生活中的语文问题,并反映“教学做合一”概念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给予是快乐的》时,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对该节课所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教学中,有些同学对“给予”这一单词的概念有一些模糊的认识,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他们了解该单词的意义。比如,上个星期,我们班的小明同学,上学的路上因为扶老奶奶过马路迟到了,但小明并不觉得难过,给予了老奶奶帮助使他很开心,接着,教师再一次趁热打铁,让学生思考“给予”在生活中的其他例子。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从生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会“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并对“给予是快乐的”这内容的意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让教师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做”来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对知识的认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做”是“教”与“学合一”思想的核心,它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的“教”与“学”相结合的不足,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转化率较低的问题。在进行知识概念的讲解和学习方法的传授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带头的作用,并通过举例和运用有关的知识内容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勤动笔,在教中写,让学生摆脱对“做”的迷惑,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现实含义,并能对学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时,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字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不畏惧困难的优秀品格。教师们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了“一教一例”:每次讲完一个重点,都要在黑板上重复这个知识的能力,或者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这个知识的概念,从而加深他们对所学的知识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启发他们举一反三,从教师的例子中得到启发,让他们回忆起生活中的其它例子。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们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知识的内容,把这些知识和现实的应用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

总之,将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就需要教师们明确地认识到教、学、做三个方面的联系,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下,不断地进行思维的革新,并将其与教学的需要相结合,构建起以实践与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架构,让学生们在实践探索中获得进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文荣.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1):214-216.

[2]何晓芬.教学做合一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8):212-21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