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意识和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旨在为小学生长效性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良现象,诸如学生阅读兴趣不足、学生阅读技能匮乏等,很大程度影响了阅读教学的综合质效,当然也阻碍了学生阅读素养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做好阅读教学改革工作,致力于营造符合课程要求、学生发展规律的阅读教学环境。文本细读作为一种深度阅读的方法,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文本细读教学应重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阅读技能,如此才能保障学生更加高效地开展文本阅读活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基本特征
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体现出了一系列特征和价值,具体分析如下:第一,以文本为中心的特征。文本细读的基础条件就是对文本进行精读、品读,目标是理解文本所含意思、情感、思想,在此过程中读者要借助文本要素(意思、感情、语气、意向等),对文字语言进行剖析和鉴赏,以此得到文本想要表达的内在含义,所以文本细读的中心就是文本本身。第二,重视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通读一篇文章或许能够读懂文本的内容和故事情节,但是无法触及文本深层的含义,而文本细读可以从“字”“词”“句”基础要素上,分析出文本内容的思想、情感、意思,这源于文本细读对语言表达要素的运用[1]。举个例子,同一个词汇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差之千里,文本细读就可以将某个词、句融入整个文本,继而对文本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三,强调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文本细读需要建立在文本创作背景基础之上,原因在于作者创作是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文字上,所以创作过程极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以我国古诗词为例,作者处于意气风发与颠沛流离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时,创作出的诗词风格截然不同,当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后,就能够品读出作者创作时的态度、情感,也就有利于读者和作者形成共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便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关键任务,但是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基于此,语文教师可以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常见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小学生处于行为习惯、思想意识、能力素养等的启蒙阶段,所以整个小学教育阶段的首要任务,并非帮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形成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宝贵能力。就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过于重视“字”“词”“句”“意”方面的教学,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该种阅读教学情况将会对学生长效学习及发展形成巨大阻力[2]。而回归文本细读,缺乏阅读兴趣的学生,很难触及文本细读的领域,难以体会文本细读的魅力,甚至无法按照要求完成阅读学习,所以如何激发出学生阅读兴趣,是教会学生文本细读能力的重中之重。另外,教师作为教学实施者,很可能会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选择直接将阅读教学内容告知给学生,这一教学手段不但会增加学生理解文本困难程度,还会降低学生学习主动性,导致学生难以对于文本形成个性化认识。
(二)学生缺乏阅读技能
文本细读并非立足于文本开展阅读活动,而是要在一定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支撑下,才能保证文本细读的有效性。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重视知识传授,忽略了阅读技能和能力的传授,导致小学生阅读水平停滞不前,该种状态下的小学生根本无法开展文本细读[3]。基于此,教师应当全面践行新课程改革思想,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创新课程教学形式,改变传统教学单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状态,大力实施以综合能力及素养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小学生掌握多元化的阅读技能,从而为小学生开展文本细读创造有利条件。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
文本细读的关键要素在于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技能,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做好阅读兴趣培养和阅读技能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小学生文本细读的实质效果。对此,教师应当实施科学的阅读教学改革措施,通过创新阅读教学方式实现激发兴趣、提升技能的目标。
重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方面,教师需要立足于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切实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着手创新阅读教学方式,具体策略如下:基于小学生喜欢玩游戏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赋予阅读活动十足的趣味性和体验性,为学生营造“一边玩一边学”的良好环境。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时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然后指导学生以“角色扮演游戏”的形式开展阅读,一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二来为学生创造文本细读的有利条件。首先,每个小组成员选择扮演的角色,并结合饰演的角色阅读文本,要求掌握角色的语言、揣摩角色的心理、刻画角色的情感、设计角色的动作等。其次,由教师组织各个小组依次开展游戏,这个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力。通过应用游戏化阅读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体会阅读学习的乐趣,还可以依靠语言、表情、动作等要素,深刻感受文本内在含义与思想情感,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效果显著。
重视教授学生阅读技能
如果将阅读兴趣视作文本细读的基础条件,那么阅读技能就是文本细读的保障,只有掌握良好阅读技能的学生,才能真正到达文本细读的领域,才能在文本细读中收获丰硕“果实”。基于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教授学生阅读技能,为学生文本细读提供有力支撑,这就需要教师重新定位阅读教学目标,及时调整阅读教学方向。例如,在《慈母情深》课时教学中,教师将重心放在文本思想和情感剖析方面,教授学生如何从文字、词汇、语句中提取情感、思想等语义。以“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角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语句为例,教师从文本中单独提取这句话,然后让学生尝试分析这句话的内在含义,接下来由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重点从“皱皱的”“龟裂”两个词语入手,向学生说明这两个词汇在整个语句中的作用,在于突出母亲对作者的爱护之情,表达母亲宁愿自己辛苦也甘愿为孩子付出一切的心情。通过案例教学方式能够教授学生阅读技能,这对学生开展文本细读帮助巨大。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是一种深度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在含义,对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授学生阅读的技能两个维度,提出了相对科学有效的文本细读策略,希望能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邓细英.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细读[J].语文新读写,2021(08):37-39.
[2]成美玲.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说文本细读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1.
[3]宋梦姣. 小学语文“1+X”阅读教学实施状况调查研究[D].鲁东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