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仿真机培训师能力提升的研究
金帅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金帅军,. 对仿真机培训师能力提升的研究[J]. 建模与系统仿真,2021.10. DOI:10.12721/ccn.2021.157091.
摘要: 本文研究聚焦仿真机培训师能力提升。分析当前仿真机培训现状及培训师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提高培训师综合素质,从而提升仿真机培训质量,为相关领域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 仿真培训;标准化;员工激励
DOI:10.12721/ccn.2021.157091
基金资助:

1 仿真机培训师的现状

随着2021《仿真工程师技术人才培训标准》在京发布,越来越多的仿真工程技术人才受到更多的注意。《仿真工程师技术人才培训标准》是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北京中心、北京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在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等单位指导下牵头制定,对促进仿真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和培训、解决当前仿真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仿真教学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高度仿真:可以模拟出逼真的生产运行环境,可以用于培训、鉴定工作。

(2)操作便捷:该系统操作简单,学生可以通过键盘、鼠标进行模拟操作,可以实现对学员的考核。

(3)内容丰富:系统内含大量的专业知识,可以在培训过程中一边讲解一边练习等。

(4)健康安全:避免了实地生产过程的安全风险,保障了企业的安全运行。

(5)学习效率高:通过反复的模拟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企业来说仿真机培训师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仿真机培训师不仅要熟悉企业安全规程、技术规程同时还要掌握仿真机的使用。仿真机的使用包括审核仿真机能否仿真出企业生产现场、校验仿真机能够胜任人才技能考试的实操部分内容,考核仿真机能够胜任培训工作以及培训后对员工技能成长的能效度有多高等工作。

2 仿真机培训师能力提升要点与难点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仿真机培训师责任是:

(1)贯彻企业工作标准;

(2)规范受训者工作行为;

(3)推进管理制度标准化、流程化;

(4)培养变电运维人员的分析能力;

(5)提高专业技术、技能;

(6)保证企业安全稳定运行

一个优秀的仿真机培训师需要提升的难点是:

(1)掌握企业运行规范、实施细则、安全规程,并据此设计培训大纲、培训总则;

(2)掌握仿真机运行特点、设置异常点、故障点方式、方法,并据此设计课程难点;

(3)掌握最新企业发展规划、行业内最新动态,并将最新的专业知识普及到员工知识库中。

(4)掌握成人教育规律、员工成长体系、现场实际工种及其工作,并据此合理安排培训层次及对应培训内容。

(5)掌握培训后学员

但实际在培养仿真机培训师所遇到的实际困难:

(1)培训工作量大,无法抽身参与提升工作;

由于仿真机的功能强大,越来越多的培训压在仿真机培训课程中,使得仿真机培训师也分身乏术。

(2)培训工作单一,很多提升后的知识无法落在实处;

由于培训工作要标准化、统一化,一种类型的班级往往培训内容相同,很少能将仿真机培训师的功底完全发挥出来。

(3)学员动态无法追踪,无法得知培训实际效果。

尚未有类似平台可以跟踪学员培训后的技能水平,所以很多培训后评价只有短期评价,长期、中长期的相关数据往往不能得到反馈。

3 仿真机培训师能力提升方法与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研究表明,下列四种方法有助于仿真机培训师能力的提升。

(1)参与生产运行规程、实施细则的修编工作;

生产过程中的每一条规程、细则的改动都有血的教训,为了避免这种教训,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内容加入到培训过程中。这不仅能将最新条例宣贯下去还能提升仿真机培训师的授课能力,事半功倍。

(2)参与行业内会议、技术研讨等工作;

掌握行业内的最新变化,不能闭门造车,需要走出去做调研、去现场实际工作中或者行业内大型讨论会都是提升的不二之选。对于时间不够等原因,可以多多配备这方面的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库。或者建立知识储备库,让参会人员将知识和材料共享,达到全员提升的效果。

(3)参与课程效果评估工作,了解课程效果反馈;

培训课程效果评估不再只是给仿真机培训师的绩效考核工具,它应该还可以成为联系学员和培训师之间的桥梁,从而搭建中期、长期培训效果数据。这样建立学员动态发展平台,实时掌握参培学员现状,将这些数据应用到后续培训师能力提升的方向框架中去,更好的提升仿真机培训师的能力和技能。

4 总结

对于企业来说仿真机培训师的地位非常重要。它能贯彻企业标准、企业生产细则等等,还能参与人才评价等事情。那么如何提升企业中的仿真机培训师,本文给出了可行的方案,希望对企业仿真机培训师有所帮助。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