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感染是神经外科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经常出现的状况,是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恢复的主要原因,其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考虑到临床感染造成的负面影响,保证治疗效果与质量,需掌握神经外科病患临床感染细菌分布情况以及耐药特性。如此才能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实践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因此文章选择出现临床感染迹象的神经外科病患作为研究对象,详情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菌株收集
此次实验从神经外科中抽取95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抽调病患基本信息包括送检样本,基于此培养实验所需细菌,去除重复的菌种。
1.2细菌、真菌鉴定
依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提出的要求,对细菌、真菌等进行检测,针对真菌接种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以试剂操作说明为主做出准确判定。
1.3药敏试验
针对细菌进行药敏实验的过程中,引入纸片扩散法,此次操作所用药敏纸片均从国外购买,依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在2000年推出的标准进行操作,并基于此做出准确的判断。使由国内本土厂家提供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处理真菌。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对参与此次实验的患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依照国家在2001年提出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操作,对临床样本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共有95位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临床感染,其中由男性病患72人,女性病患23人,年龄处于7-85岁之间,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有31人,约占总人数的32.6%。
2.2基础疾病
经统计95位患者当中,54人被确诊为高压性脑出血也,28人被诊断为外伤性颅脑损伤,脑肿瘤术后患者6人,5人因脑梗昏死,缺氧性脑病以及脑积水分流术后各有一人。
2.3感染类型
经计算,此次参与研究的95位患者当中,有84人肺部组织已经被感染,6人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感染,有4人尿路被感染,剩余者血液被感染。
2.4细菌分布
对参与此次探究的95位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共检测出121株病原菌,包含115株细菌、6株真菌。115株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8株(7.0%),肠杆菌科57株(49.5%).非发酵菌49株(42.6%),气单胞菌1株(0.9%)。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5.2%).大肠埃希菌8株(7.0%),肺炎克雷伯菌31株(27.0%),弗劳地枸橼酸杆菌5株(4.3%),肠杆菌属6株(5.2%),沙雷菌属3株(2.6%),铜绿假单胞菌24株(20.9%),鲍曼不动杆菌21株(18.3%).其他细菌1株(9.5%)。
2.5细菌药敏特点
由下表中记录的内容可以看出,经检测发现的格兰阳性球菌当中,大部分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剩余菌种是溶血葡萄球菌。这些菌种均属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只有在面对万古霉素以及利福平时较为敏感。此次研究所发现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十分严重,详情见表1。
表1107株革兰阴性杆菌的药敏特点(敏感性,%)
2.6神经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神经外科手术进行过程中,可适当运用预防抗菌类药物,以免病患修养过程中出现临床感染的情况,但具体应用时必须要明确一点,即抗菌药物只是手术的辅助方式,并不能完全代替无菌技术,操作过程中主刀人员要注意作用力的施加,以外科原则作为手术核心。为保证抗菌药物应用安全性,在规定范围内达到组织最大浓度,应在手术正式进行之前为患者用药。常见药物包括头孢曲松、氧哌嗪青霉素等,混入葡萄糖注射液当中,不断摇晃使药物完全溶解,尽量在半小时内将药物全部注入病人体内。如果为病人注射的抗生素半衰期不超过2小时,而手术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应在3-4小时之后再次为病患注入抗生素。如果手术使用头孢曲松,该药物半衰期长达7小时左右,可不用再次为病人注射药物。若常规择期手术,治疗结束之后不应使用预防性抗菌类药物。若手术正式开始之前病人已经出现污染现象,或者病患有很高的概率被感染,可将药物应用时间延长至24-48小时之间。
3讨论
神经外科病患创伤较为严重,病情发展迅速,卧床时间较长,正因如此神经外科受到院方高度重视,采取动态化手段监测院内感染情况。此次实验探究表明,多数神经外科感染患者存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以及颅脑外伤情况,这表明针对这类病患,院方应加强监控力度。相关资料表明,神经外科病患下呼吸道很容易被感染,而这一结论与此次实验得出的结果完全相符。站在现有感染菌种角度来看,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检查,在其体内发现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菌种,经计算三者之和高达66.2%,这些菌种正是神导致经外科病患出现临床感染的主要原因。此次实验探究证明,上述提到的菌种具有较强的耐药能力,只有在面对亚胺培南的情况下才有较高的敏感性。这说明神经外科病房内遍布耐药能力较强的菌种,而且菌种类型不一,这无疑会提高临床感染治疗难度。
4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如今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这对病人治疗以及术后身体恢复而言极为不利,而想要规避这种情况,则要结合实际落实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同时针对病患采取卫生消毒与隔离制度,尤其是与病患有接触的医务工作人员以及感染患者,隔绝耐药菌传播途径,加强传播范围控制力度。另外需对细菌耐药机制进行综合分析,基于流行病学原理开展探究工作,以便感染控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廖承科.神经外科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调查[J].当代医学,2020,26(8):2.
[2]江莉,陈君,周颖丽,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病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2.
[3]黄泽玉,郑光辉,吕虹,等."ESKAPE"在神经外科医源性细菌感染的表观流行病学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