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电工电路维修技巧探讨
​苗强 孙文勇 李广 范美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苗强 孙文勇 李广 范美美,. 维修电工电路维修技巧探讨[J]. 电路系统研究,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228.
摘要: 针对电路维修过程的常见问题,提出电路维修的有效方法,从而去确保电路系统的稳定运行。目前,电路维修过程的常见问题,主要是电路维修故障检查存在的问题,以及电路维修过程存在的问题,未来需要提高电路维修技术,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维修养护,从而去提高电路维修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 河北沧州电路;维修技巧;探讨
DOI:10.12721/ccn.2022.157228
基金资助:

前言

电路在长时间运行工作后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掌握一定的维修原则能在极大提高检修效率的同时,焙养一个好的维修习惯,达到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所以在维修时一定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首先在维修前一定要先确定是否彻底断电,并挂上警示牌再开始检修工作,当一台设备的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不要急于动手拆卸,首先要了解该电气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经过、范围、现象,熟悉该设备及电气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各个具体电,弄清原理中各级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信号在电路中的具体作用,然后仔细分析,找到排除故障的具体方法。

1 电路故障的主要表现形式

1.1 电路部件损坏

电路部件的摩擦损坏现象属于不可避免的电路故障现象,因为经过长期使用后的电路部件将会由于水蒸气渗入、空间温度过高或者部件摩擦频繁等原因,从而造成电路中的重要部件呈现出损坏与老化的安全风险。例如,电力系统操作人员如果没有遵守灭弧保护设备的正确操作使用流程,则会增加电力系统灭弧设备产生安全事故的隐患风险。在电路的基本组成结构中,灭弧设备能够对于低压设备触头形成保护效应,对于电弧进行及时的熄灭,那么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使用状态就能得到保证。灭弧设备本身具有损坏与老化的较大风险性,这是由于电力系统灭弧设备的运行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导致系统中的灭弧保护设备存在烧毁、磨损以及氧化的安全隐患。

1.2 电路系统功能老化

电路设备的重要功能就是连接电力系统中的各个关键结构部件,电路功能一旦出现了老化现象,那么意味着电路绝缘功能将会大幅削弱,甚至由于电路绝缘皮的粘连现象从而引发电力系统短路,烧毁电力系统中的组成结构部件。电力线路中的铁芯与衔铁部件如果存在频率较高的磨损接触现象,那么衔铁部件老化的速度将会明显加快。完整的电力系统结构不能缺少电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中衔铁设备、铁芯部件或者绝缘线圈部件如果突然产生了部件运行使用故障,那么电磁系统的平稳运行状态就会被打破,进而导致电磁系统的某个特定部位故障后果。在正常运行的状态下,某些电力系统线圈部件也有可能会产生运行短路现象,明显缩短电路运行寿命,甚至引发人身伤害威胁。

1.3 电路连接部位出现松动

处于关键连接点位置上的电路组成部件如果表现为松动现象,则有可能造成电力系统的连接松动后果产生,直接造成电力系统的某个部位运行故障。例如在没有拧紧电力部件螺丝的情况下,电路连接点将会存在较大的松脱隐患风险,引发异常的电力系统运行使用状况。处于露天运行环境中的电路触头将会直接接触到空气,加快了触头部位的氧化速度。维修电工对于触头表面部位堆积的污垢如果没有定期实施彻底的清理操作,那么逐渐累积的污垢与残渣将会形成厚度较大的氧化层,阻碍电路触头部位的正常功能发挥。熔化的电路触头部件可能会出现粘连现象,造成电力系统的运行短路事故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威胁到维修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利益。磨损现象与氧化现象构成了电路触头结构的常见安全隐患因素,电路触头在日常操作与使用中存在相对较高的人为操作频率,从而加速了触头部位的电器元件损坏速度。

2维修电工电路维修的主要步骤

2.1分析故障

维修电工电路维修过程需要一定的基本步骤,各环节的进行直接影响到电路维修的结果。分析故障是最为首要的内容,出现故障的电路一般会出现一些不寻常的现象,例如局部发热、出现烧焦异味、破裂等。在出现这些现象后应及时断开整个电路,通过以往的经验以及具体的理论知识内容进行故障的初步判断,分析故障可能的原因。分析故障是对故障检测方法选择的重要前提,只有客观准确的进行分析才能利于故障的排除工作。

2.2检查设备

在电路中存在的设备具有不听特点,在电路发生故障时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从而判断故障引发的具体原因。一些设备较为复杂,在对其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应避免不必要的拆卸,拆卸可能造成设备其他问题的产生,使电路的整体问题更加难于处理。检查设备要观察设备是否能够进行正常的运行,同时要保证设备运行的参数是否准确,这样能够较为有效的判断是否为设备自身问题引发的电路故障。

2.3排除故障

在确定电路具体故障原因后,要对故障进行及时的排除,以保证电路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维修。排除故障就要依靠维修电工的具体维修操作能力进行,通过对损坏的零件进行更换以及维修来保证电路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2.4后期观察

后期观察也是维修电工电路维修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故障排除以后相关维修电工应在一段时间内对电路进行后期观察,保证电路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将电路出现的异常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便于对电路进行进一步的检修,最终达到电路维修的最终结果,使电路更加安全稳定。

3机电设备的几个注意事项和一些技巧

机电设备分很多模块,有很多转接口和线路,一般在装卸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装卸时候断电操作。

(2)避免碰到大电容,以免被电伤,在电源稳压模块和执行模块一般都带有大电容,有些电压很高,在断电后没能放电,如果碰到,将会被电伤,如果非要触摸,可以用放电线圈或装置先放电。

(3)装卸螺丝螺钉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将弹垫圈等细小金属物品散落在机电设备内,以免引起短路,发更大的故障,具体方法为:当有很多螺钉时,先将每颗螺钉都扭松到某~程度,然后先下后上,用手托住螺钉上的垫圈,如果散落在机电设备内,一定要找到。

(4)对锈死的导致拆卸孔变形无法用螺丝刀拆卸的螺钉,可用矬子将两端挫平,用活动扳手旋转拆卸,如果还不行,可以用电转转开。

(5)如果有装配工艺规程,应该严格按照工艺规程装配,一般是没有的,保管记录好拆下的每一个零部件,装配过程中尽量避免反复,最好一次成型,当然,这也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6)碰到锈死无法拆卸的机械件,可以采取的方法有:用除锈剂浸泡,用火烧后水泡,刷子刷,敲,砸等,不行就进行破坏性拆卸,破坏之前记录好相关尺寸,进行加工复制。

(7)如果螺纹配合时候有阻力,千万不可加力强扭,应退出,用布擦干净细屑,并涂上润滑脂,轻轻的扭进,碰到阻力,来回反复推进,如碰到粘扣现象,来回反复拆卸,切不可一直朝一个方向用力,拆下后,用刮刀修复,无法修复,另外找件更换,如果无法拆下,应该选最容易加工和选配的部件进行破坏,如磨掉外套等,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4 电路故障判断解决技巧

在初步判断故障在电路板上后,初步判断是否元器件的好坏方法有:

“看”:一眼看过去,有无烧焦的痕迹,明显的烧焦痕迹属于明故障,比较容易排除。

“闻”:看不出来,就用鼻子闻,很多元件外面涂的有硅,即使内部烧焦了也看不出来,很多烧毁的元件有异味,这时候,用鼻子闻一闻,如果某处感觉味道不同,便可以判断出具体损坏的元器件。

“刷”:看也看不出来,闻也闻不出来,怎么办:“刷”,用一般废牙刷使劲刷,如果元器件表面可以刷出明显痕迹,不用说,突破点找到了,具体用万用

表判断元件好坏。

“量”:就是测量,活用万用表的通断挡,可快速的测量判断电阻,如果有没有数值或者发出长鸣,一般都是关注的对象,不是烧断了就是烧通了,再用欧姆判断。因为有些小电阻比如1欧姆的也会发出长鸣,用万用表的通断档判断电容时,如果长鸣,进行初步关注。

“比”:看不出来,闻不出来,也刷不出来,量也不好判断,那就“比”,怎么理解呢,就是比状态,如果有两块同样的电路板,比在通电状态下的电源输入输出,信号输入输出,这样比较费时一些,但可以为后续常见故障减少分析时间。在这里,我详细说下在无电状态下对多脚芯片故障判断的“比”,有些多脚芯片,大部分功能正常,一部分接口出现故障,是不好判断的,我总结出一种“比”的方法来判断,就是找来同样一块正常的电路板,用万用表的通断档,先用红笔压住芯片一脚,黑表笔顺着其它芯片脚依次测量通断,记录下通断状态,再移动红笔依次测量,或者先量好板子,再依样测量坏板子,听起来是很烦琐,但操作起来很快,因为一般来说各脚间的连通的很少,记录下连通的就可,最快的就是对比测量,表笔可以拖拉,如果出现不一样的状态,故障范围容易锁定。这样,用万用表的通断档就可以快速的作出初步判断。

“算”:就是推算,测量计算,推算是根据一般机电系统构架知识推断,比如一般机电系统由机械系统,动力系统,传感与检测系统,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执行机构组成,如果机械执行不到位或者不执行,寻找机械系统和动力系统,如果一点也不执行,估计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也出了问题。测量计算主要是测量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容值进行理论计算,看是否符合正常工作电流电压,不符合,逐步缩小范围,找出故障。

“焊”:前面的方法都行不通,~般来说,是电路板焊点由于氧化,振动等原因出现了虚焊,把所有的焊点重新焊接一遍,听起来有些玄虚,但通过长期实践,在很多时候都能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田国杰.维修电工电路维修技巧探讨[J].中国金属通报.2021(05).186-187

[2] 黄凯辉.维修电工技能中的故障排除技巧[J].科技风.2016(21).127-12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