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护理人员护理科研伦理认知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
高健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高健,. 我国护理人员护理科研伦理认知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J]. 中国护理学报,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247.
摘要: 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医疗护理水平提高及病人平均寿命延长。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社会、伦理以及法律问题也相继出现。医学科研伦理的本质是借助伦理学理论基础、主要原理和基本原则对参与临床人体试验的医疗机构(包括研究机构)和受试者关系及其道德行为方式、责任、权益等进行研究,并通过必要的规范及处理,切实保护研究双方利益。因此提升护理人员护理科研伦理认知,需要兼顾内外部因素,包括健全护理科研伦理治理体制,加强护理科研伦理治理的制度保障,强化护理科研伦理审查和监管,深入开展科研伦理教育和宣传等。
关键词: 护理人员;科研伦理认知;内外部因素;SWOT分析
DOI:10.12721/ccn.2023.157247
基金资助:

医护人员作为临床试验的实际操作者、受试者的直接接触者,将伦理制度贯穿于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全过程,可以实现对受试者安全与权益的最好保护。如果没有伦理约束,现代医学研究不仅会使人类基本的医疗得不到保障,更会使高新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之路愈走愈窄,而道上的人亦愈来愈被异化[1]。国外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关注医学科研伦理相关问题,我国医学伦理研究开始较晚,当时护理学还处于二级学科地位,护理伦理被涵盖在医学伦理之下,没有独立发展。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医学科研伦理已在器官移植、辅助生殖、基因治疗、药物研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伦理审查制度也日趋完善,而护理学科虽已在2011年成为一级学科,但护理科研伦理研究却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促进护理科研伦理有序发展,提高护理人员对科研伦理重要性的认知,保证受试者健康和利益在护理科研活动全过程均受到保护,现对护理科研伦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护理人员护理科研伦理认知的分析

1.1护理人员方面

①护理人员素质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国注册护士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超过70%[5],近年更是有大批的护理硕士、博士走向临床。上海市某区的1010名医务人员对于伦理委员会及伦理审查认知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6],护理人员的学历越高,其伦理知识的知晓率越高。究其原因是这些护理人员在校时能够系统学习较为科学的科研设计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较强,对于护理科研伦理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开展护理科研时能够确保科研的严谨性,保障受试者的相关权益。

②护理人员学习意愿积极。护理人员积极的学习意愿是护理人员对于科研伦理认知的基石,也是影响护理人员科研伦理临床实践的主要因素之一。一项针对临床护理人员的科研伦理认知的横断面调查显示[7],97.33%的护理人员愿意学习科研伦理等相关理论知识。

③护理人员职称职务的晋升。许馨元等[8]通过研究也指出护理人员在职称晋升或聘任为管理者时,对其进行考核都会涉及护理科研伦理方面的考评,因此,获得晋升的护理人员对科研伦理基本原则的认知重视程度也普遍高于初级职称人员。

1.2医院方面

①护理部。部分医院逐渐开始将护理科研管理纳入日常科研管理体系中,并尝试建立由专业人士担任管理者的护理科研管理组织,以负责整个医院护理人员的科研培训和科研指导。同时负责与各行政科室进行协调,将科研伦理的相关内容纳入日常的考核,制定相关的奖励惩戒机制,鼓励有条件的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护理科研伦理知识,聘请伦理专家对护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等。②医院伦理委员会。目前医院伦理委员会中已有专业的护理专家加入,这对于向护理人员在提供咨询服务、指导科研负责人开展护理科学研究时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同时能够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法规和准则,对护理科研及其过程的特点进行独立的审查、批准、管理和监督,确保受试者的权益得到保障。Catlin等[12]在其研究中也指出伦理委员会有护理专家加入对护士进行伦理教育培训时更具实用性。

2护理人员科研认知提升策略

2.1健全护理科研伦理治理

体制第一,完善国家层面的护理科研伦理管理体制,压实护理科研管理主体责任。护理科研伦理既具有医学研究特性又具有人文科学属性,这也就决定了对于护理科研伦理的管理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医院要切实履行护理科研过程中的伦理管理主体责任,加强护理科研伦理的日常管理;主动研判护理人员在选题、申请立项、科研实施、论文发表及成果转化等各个研究阶段中所存在的伦理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化解;另一方面,也需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华医学会及医院的各成员单位切实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指导和统筹推进护理科研的伦理建设,保障在规范制定、审查监管、宣传教育等相关工作的步骤统一。

第二,发挥护理伦理社会团体作用,引导护理科研人员自觉遵守科研伦理原则。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应当充分发挥护理伦理委员会的作用,中华护士协会、护理伦理委员会等社会团体应加强与医院、医学类高校的合作,开展科研伦理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在提高护理人员、护生的科研伦理意识的同时也有利于公众对受试者合法权益的了解,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2.2加强护理科研伦理治理

的制度保障第一,提升护理伦理的法治化水平。虽然我国相关部门颁布了多项规章制度规范科研中的伦理问题,但多数规章制度为普适性,不具有针对性和强制性,建议加强护理领域的伦理立法研究,探索针对护理领域的伦理立法,及时推动将重要的伦理规范上升至法律层面,保证护理科研人员合规开展科研活动。第二,加强护理科研伦理的理论研究。护理科研要创新,科研伦理需先行。随着新兴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智慧医疗模式服务于护理领域,针对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有必要支持伦理学学者、护理人员等就其伦理理论进行探索创新研究。

2.3强化护理科研伦理审查

和监管第一,强化护理科研中的伦理审查与监管。医院应强化护理科研的伦理审查程序,在科研选题和申请立项时应严格把关,严格审查;审查时应从伦理委员会中选取专业成员进行针对性审查;在科研实施的过程中,对于研究步骤、操作规程、实验数据等加强审查监管,确保受试者权益不受侵害。在科研论文发表和成果评审时应实事求是;必要时建立针对护理科研中高风险的科研活动伦理审查专家复核机制。第二,对于在护理科研中的伦理违规违法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各级卫健委对所辖医院应切实履行监督指导职责,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医院制定完善相关科研伦理的奖惩规章制度,对于严重违反科研伦理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追责。

5小结

本研究分析法,探讨了我国护理人员科研伦理认知现状,从多方面系统性分析了影响我国护理人员科研伦理认知的阻碍及促进因素,能够促进护理人员提高伦理认知,保证患者安全。结合本研究与我国现阶段对于护理科研伦理的研究现状,建议后续开展护理科研伦理认知的支持项目,重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角色作用,营造良好的伦理认知环境。此外,伴随着数据信息化进入护理领域,为护理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一系列诸如个人信息安全、知情同意、人文关怀缺失以及医疗护理行为过度逐利化等复杂且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29]

[参考文献]

[1]张涛,顾艳荭,李萍,等.新编护理伦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178.

[2]WeihrichH.TheTOWSMatrixAToolforSituationalAnalysis[EB/OL].[2022-03-26].https://www.academia.edu/34211017/The_TOWS_Matrix_A_Tool_for_Situational_Analysis.

[3]SebelLE,KatzEG,MaclachlanLS.ASWOTAnalysisofUrologyResidency[J].Currenturologyreports,2021,22(12):61.

[4]vonKodolitschY,BernhardtAM,RobinsonPN,etal.Analysisof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andThreatsasaToolforTranslatingEvidenceintoIndividualizedMedicalStrategies(I-SWOT)[J].Aorta(Stamford,Conn.),2015,3(3):98-107.

[5]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EB/OL].(2022-05-09)[2022-05-26].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d/202205/441f75ad347b4ed68a7d2f2972f78e67.shtml.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