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是人体骨骼系统中,一种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在骨肉瘤中,颌骨肿瘤较为少见,患有颌骨肿瘤的人数比例仅为骨肉瘤患者的6%-9%。在临床表现中,颌骨肿瘤患者的症状差异较大,缺乏统一性和特征性[1]。本次研究选取了62例2015年1月-2020年1月期间的颌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两种医学影像资料的检查方法和特点,来选择更适合的检查方法,旨在提升临床中对于颌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颌骨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经颌骨肿瘤临床诊断标准评判,均确诊为颌骨肿瘤患者。对照组(31例)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34-53岁,平均年龄(44.19±0.16)岁。观察组(31例)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33-62岁,平均年龄(45.23±0.21)岁。本次研究以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患者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平片检查的方法,即在患者颌部正位、侧位、斜位进行平片拍摄,检查后详细记录结果。
观察组患者则采用CT检查的方式,扫描机器为Philips Ingenuity Core 128多层螺旋CT机,主要扫描部位为颌骨面,硬件设施主要参数为螺距1.5mm,重建间隔2mm,扫描层厚度2mm,扫描时间为1.0s,扫描电流时200mA,扫描时电压160Kv。检查后,详细记录检查结果。
1.3观察指标
将普通平片与CT检查的肿瘤部位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并判断两组颌骨肿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
2 结果
2.1肿瘤位置比较
经比较,CT扫描方式的观察组患者中肿瘤部位与术中检查结果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1:
表1 两组肿瘤位置情况对比(%)
2.2两组诊断符合率情况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情况对比(%)
3 讨论
颌骨肿瘤属于骨肉瘤,是临床中一种较为严重病症。由于颌骨结构复杂,为不规则骨,一旦出现瘤样病变或是肿瘤,则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2]。在临床中,颌骨肿瘤特征差异大,并不存在统一特征,极易出现漏诊或是误诊的现象。因此,早期诊断对于后期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颌骨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平片方式进行检查,观察组进行CT扫描检查,将两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仅有1例误诊或漏诊,诊断符合率为96.77%,而对照组有6例漏诊或误诊,诊断符合率为80.65%。由此可见,CT检查的方式诊断符合率更高。与普通平片检查相比,CT间差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患者颌骨肿瘤的位置、结构,便于发现微小病灶,进而可以通过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等不同角度进行参数的重建,使得诊断符合率大大提升[3]。利用影像学CT图像,可以较为清楚的观察到颌骨肿瘤患者颌骨周围软组织以及相关骨质图像,可以准确判断出肿瘤的形态、大小、部位、影像范围等,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
综上所述,与普通平片检查相比,CT扫描更能够较为准确的对颌骨肿瘤进行准确的检测与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放射影像学CT 能够对患者的颅底骨,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进而可以确定患者的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影响范围等,对于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除此之外,为了有效提高检查的准确率,可以使用放射影像学CT月普通平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通过联合检查的方式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从而减少误诊、漏诊等状况的发生,对于提高临床诊断水平与治疗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温晓玲, 伍东升, 张洪静, et al. 颌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J]. 重庆医学, 2018, v.47(24):105-108.
[2]龚怡. 探究颌骨肿瘤的放射影像学CT及普通平片表现与临床诊断[J]. 健康必读, 2019, 000(032):271-271.
[3]朱文静, 张春叶, 王韶颖,等. 颌骨骨化纤维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J]. 放射学实践, 2018, v.33(04):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