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涌入,中国的艺术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状。由于西画色彩相对丰富,表现力较强,加之部分画家从国外带回了新颖的技术和理念,有些中国画画家逐渐将目光转向西画,开始融合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理念,注重画面的写实性,却忽视了中国画独特的写意性。基于此,在立异中保持本土特点地传承中国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中国画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美术课堂有其必要性。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画,在此基础上学会画中国画,从而从中国画创作实践中领悟其中的意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 目前美术课堂中中国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和实习发现,随着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部分学生被多媒体中的短视频吸引,加之部分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不当,部分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降低,中国画在美术教育中的实施面临一定的困难。
在班级授课制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而非课堂的引导者,“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模式仍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在常态化教学中,一节美术课常常被分为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师通常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讲授美术知识。其间,部分教师忽视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导致美术课堂较为枯燥,学生难以提起兴趣。第二课时往往以创作为主。然而,笔者通过跟踪课堂发现,一些教师以讲解国画技法为主;一些教师以临摹为教学重点,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跟着教师绘画的步骤模仿,导致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有些学生由于进度较慢,画面与其他学生相比完整度不高,因此,其成就感较低。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对中国画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阻碍了学生创作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部分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一些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判仅仅以自身的审美为标准;一些教师仅根据临摹得像不像评定学生的作品。因此,一些有创新意识的学生由于作业常常被评定为“合格”“良”而降低对美术课的兴趣。在这样“一笔一画”的教学下,虽然学生的造型能力得到提升、技能得到提高,但是学生容易缺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对画面的主观感受与想象,容易丧失学习中国画的积极性,这样不利于培养其创新意识。
在教学方式上,部分美术教师也存在一些误区。中国画对于笔法的运用是灵活的,但部分美术教师在传授中国画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而是以自己的理解讲解中国画的笔法。此外,中国画教学需要学生运用毛笔、国画颜料和水,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被学习用具吸引注意,而忽视教师的讲授。一堂课下来,教师往往疲于维持课堂纪律,教室环境也容易因为部分学生乱涂乱画而变得混乱。因此,部分美术教师在面对中国画实践教学时,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不愿将精力投入中国画实践教学。
另外,美术教师的水平往往参差不齐。有些美术教师未接受过专业的中国画训练,自身水平有限,在向学生传授中国画知识的过程中难以让学生真正领悟中国画的精髓。
二、 中国画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一)、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
美术学科的学习注重实践,纸上谈兵远远不够。中国画取法于自然,因此,创作者必然要走进自然,体会植物的生长变化、山水的磅礴气势、屋宇车船的结构等。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学生的创作想法很好,但由于不清楚生物的生长变化,部分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难以将自身的想法准确地表现在画面中。这容易使学生感到苦恼,甚至导致学生丧失创作的兴趣。此外,图片难以将大自然的韵味体现出来,学习中国画也不是仅靠临摹就能领悟中国画的精髓,自然才是中国画创作的素材来源。因此,学生需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自然的奥妙。学生只有了解生物的生长和结构,在创作中不断思考,画出来的画才能更加生动。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外出写生的机会,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熟悉自然中的生物,激发创作的兴趣。
(二)、开展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方法
多样化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变通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活力。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多样化教学一改以往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让知识的传授过程灵活起来,因为“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教师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点融入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不断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中国画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新知,还可以设定主题,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创作新颖、独特的中国画作品。
(三)、欣赏名画,体会国画技巧
中国画仅靠教师创新教法、带领学生外出写生还不够,学生还需要学会鉴赏古人的画作,体会他们创作时的心情,学习他们的创作技法。因此,教师在分析中国画作品时要注意教学方法,既要分析画面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又要引导学生说出作品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再创作,通过层层推进,不断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这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语言指导,指出正确的欣赏方向。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更好地创作,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促进学生之间正确地互评作品。
结语: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画教学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不仅可使学生了解大自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能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中国画教学在美术教育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丹丹. 中学美术教育中中国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6.
[2]申昌雯. 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