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发展促进研究
曾霖 龙宜伶 胡佳 屈艳 周翠萍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曾霖 龙宜伶 胡佳 屈艳 周翠萍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发展促进研究[J]. 中国儿科杂志,2022.6. DOI:10.12721/ccn.2022.158004.
摘要: 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发展促进的策略,方法 通过调查南充市三区六县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和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寻求合适的方式来帮助留守儿童。 结果 通过政府和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面来关心留守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其健康发展。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问题,不能在一时间完全解决这一问题,那么,更需要的是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一起合作,共同解决。
关键词: 留守儿童;父母;成长
DOI:10.12721/ccn.2022.158004
基金资助:

一、我国留守儿童的现状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 ,由于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异日趋明显,很多人为了生活和家庭,纷纷向大城市聚集,中国有将近6000万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很多父母选择把孩子留在家乡,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照顾,这就是常见的留守儿童,为人父母,总想给自己孩子最好的,拼尽全力,生怕自己将来后悔,于是许多孩子留守在家,没有父母的照顾和成长的引导,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很让人担忧,调查发现,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成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隔代养,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老人带孩子,在和孩子相处中,往往在教育和生活方面,对孩子会想对溺爱,只要孩子一哭或者撒娇,爷爷奶奶的就会去顺从孩子,这样孩子会养成在家很霸道,加上老人的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不能给孩子建立好的文化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基本上都是放任型,所以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能靠自己,当然,在留守儿童中,有些老人家管理比较粗暴,家里农活也比较多,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会比较粗暴直接,会导致孩子内向,害羞,不敢表达等,留守儿童有很多共同点,内向,羞涩,霸道;社交能力差等,这也是目前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

二、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内容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在南充市三区六县乡镇中学随机抽样,预计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260份,其中有效250份,有效问卷率84%。

(二)研究方法

通过基于样本数据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方法,辅之对比分析,呈现出现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调查结果分析    

被测试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被测试总体来看,一共250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留守儿童120名 非留守儿童130,通过对照组分析

截图1741659779.png总结及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到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亲情呵护以及家庭教育而过早的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三、解决方法和途径

根据现有调查资料,然后结合留守儿童具体的心理表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处理,找出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从而跟好的促进留守儿童发展。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1:性格孤僻,内向。父母双方外出后,和爷爷奶奶的年龄悬差,加上相互之前的情感差异,留守儿童会很少和爷爷奶奶沟通,久而久之,形成孤僻的性格,不爱与人交流,由于爷爷奶奶和孩子存在年龄差异太大,留守儿童在很多事情上,都不会去倾诉,有的孩子会早熟,去帮爷爷奶奶承担一些事情,少了儿童时期孩子应该有的天真与活泼,性格孤僻、脆弱,不愿意交流等问题日趋严重。

2:价值观受影响,自卑。在如今的时代,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往往物质比较匮乏,但是在如今高速发展的当下,很多消息和信息的流通性范围广泛,我们都知道物质往往都是由金钱所带来的。留守儿童往往在物质这一块得不到满足,在和其他物质相对比较富足的孩子进行比较时,就会自然的变得自卑,而这种自卑是无法在短期和生活中被发现,无法发现,导致没有办法解决,会导致孩子认为自己不如其他的孩子,从而产生自卑感。

3:学习能力差,认知水平不足。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教育环境和教学环境是比较不足的,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又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成长过程中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没有人进行正面引导,导致认知水平较差,爷爷奶奶给与的知识和文化环境不足,导致学习类的吸收性很差。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1)监护人问题。家庭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第一因素,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监护人不是父母,而是由隔代的祖父母来监管,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农村的老人多半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的状态,既无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学业督导的问题,也没有科学的办法来引导孩子的心理问题。而当孩子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多个问题积压在心理无法排泄,就会导致心理压抑。

(2)教育问题。乡村教师因为待遇差,环境艰苦,教师负担过大等原因也无法对学生进行特别细致的教育,特别是生活上的教育。因此,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不完善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这也成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重要障碍之一。

三:解决目的

  通过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总结,旨在从政府和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两层面着手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1)政府和社会方面

发展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的经济收如,鼓励返乡就业和创业,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全面发展乡村游,农副产品绿色有机蔬菜的健康生活理念,让部分过去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都开始返乡就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儿童处于无人监管和得不到有效监管的情况。

(2)家庭和学校方面

在家庭方面,有些父母确实不能够留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的生活,村委会或者学校,可以开展心连心的活动,可通过电话、视频等定期让家长和孩子进行沟通,增强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和接触。在留守儿童学校方面,乡村教育对于心理知识方面普及程度还比较低,那么,学校应该根据留守儿童的现状,开设相关的心理方面的活动室,不定期的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和教育。

价值讨论: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多给留守儿童关爱与呵护,努力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从细微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使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鹏飞,王秋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浅析[J].新农业,2020(10):20-22.

[2]王孟妍,王英蓉,张紫薇,徐祗坤.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带来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12):49-50.

[3]雷军林.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甘肃教育,2020(06):25.

[4]冯靖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J].心理月刊,2020,15(03):16-17+1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