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融合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党史教育不可或缺。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了解党的历史,以史为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2022年新编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在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所培养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爱国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优秀革命传统的重要途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党史教育既符合语文课程的要求,又满足了社会和新时代对学生的要求。因此党史教育可以与语文教学进行融合。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党史文化及其传承路径
(一)开展劳动教育,提升劳动素养
“踏实为民的奋斗精神”党史文化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中国共产党人劳动实践中的优良品质。教师以这部分党史文化为契机,开展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素养主要包括劳动价值观、劳动能力、劳动精神与劳动习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党史文化文章里中国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鲜明特质,感受劳动的意义,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并通过劳动服务于集体和社会的劳动价值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劳动知识,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劳动能力。教师教育学生向劳动模范人物学习,形成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劳动精神。教师与家长共同督促学生完成一些家务劳动,引导学生定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分享自己的劳动心得,通过合适的强化手段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依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会奉献精神
“奉献牺牲的红色基因”党史文化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私无畏、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提出的公民道德行为规范,其中“爱国”“敬业”都蕴含着奉献精神的内核。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党史人物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及为了振兴中华敢于奉献牺牲的精神,激发爱国情感,以振兴国家为己任,为国家的发展奉献力量。教师教育学生履行职责,并乐于奉献,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促进班集体更好地发展;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以集体利益为重,甘于牺牲自己的利益。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参与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在实践中强化奉献精神。
(三)进行综合性学习,增长智慧勇气
“智慧勇敢的坚毅品质”党史文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勇敢和不屈不挠的坚毅品质。教师运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党史人物智慧勇敢的坚毅品质。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但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不管,教师要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教师以“寻找家乡智慧勇敢、坚毅不屈的党史人物”为任务,促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整理和分析资料,最终以演讲、表演等活动形式展现学习成果。教师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促进学生建构知识,达到学习目标,增强对党史人物的崇拜之情,从而主动向他们学习。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集中智慧解决问题,形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并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在磨砺中培养坚毅的性格品质。
(四)统一知情意行,培育责任担当
“勇担使命的责任品格”党史文化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承担起对国家的责任和爱岗敬业的社会责任。除了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个体还要承担家庭和个人责任。责任担当属于品德范畴,教师参照品德的四要素,促进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培育学生的责任担当。教师教育学生了解不同层面责任担当的必要性、意义和具体行为表现等,促进学生内化责任的相关知识。教师通过周恩来总理、白求恩同志和钱学森先生的事迹,同时宣传时代楷模的故事,激发学生担当国家和社会责任的情感。教师发现学生存在逃避、推脱责任等不良行为时,应及时进行教育引导,锻炼他们的责任意志。教师教育学生要承担起个人责任和力所能及的家庭责任,要参与学校班级管理和社会实践活动,培育他们的责任担当意识,从而自主实践责任行为。
(五)借助直观形式,坚定理想信念
“不忘初心的逐梦活力”党史文化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拥有强大的逐梦活力。教师借助影视作品、纪念馆等促进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党史人物崇高的理想和昂扬的精神,从而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教师借助《开国大典》《觉醒年代》等优秀红色影视剧对学生进行教育,既宣扬了党史中革命英雄砥砺前进的奋斗精神,又有利于弘扬当今勇于开拓、敢于追梦的创新精神。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纪念馆,感受党史人物的崇高理想;介绍时代楷模和感动中国人物等,促进学生发扬时代精神,汲取党史人物的精神力量。教师借助直观的图片、视频等,向学生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促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与信心,为了实现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奋斗。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其重点在于,通过呈现党的领袖故事、革命英雄事迹、重要历史事件、重大发展成就等形式,围绕思想启蒙与价值引导,让学生知党情、懂党恩,初步形成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的朴素情感。在教学中发挥语文课程弘扬、传递文化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在党史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只有学生真正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才能真正做到铭记历史,才能真正发挥党史教育的作用,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国家魅力、树立民族自信,才能真正爱党爱国。
参考文献:
[1]张海朋.语文教学与党史教育相得益彰[N].中国教育报,2021-5-28.
[2]戈文凤.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N].中国教育报,2021-4-9.
[3]王斌.党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