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出现堵塞或狭窄,导致脑部缺血、缺氧,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导致动脉血管壁逐渐增厚、变硬,形成斑块[1]。这些斑块中含有胆固醇、钙质等物质,可以使血管变得越来越狭窄,甚至完全堵塞,从而影响脑部血液供应。血栓形成是另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原因,当脑部血管内的斑块脱落或破裂时,可以引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从而堵塞血管,导致脑部缺血。血流动力学改变是指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和压力发生变化。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等都可以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影响脑部血液供应。颈部动脉狭窄、烟雾病等也可以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不健康的饮食等也会增加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诊断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等。通过X线血管造影技术,将碘造影剂注入到动脉中,能够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为全脑血管造影术可以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以测定动脉的血流量,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完成定位定性诊断,为手术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和病变情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其次,全脑血管造影术还可以评估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预后和康复情况[2]。通过全脑血管造影术,医生可以了解脑血管的狭窄程度、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这些信息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如果发现血管狭窄或阻塞,可以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如放置支架或进行血管扩张等,来恢复血液流向大脑的正常通道,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神经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影像引导等技术手段,直接在患者体内进行治疗的方法,通常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和症状的管理。这一治疗方法的发展得益于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和神经外科学等领域的进步。以下是对神经介入治疗的详细介绍。神经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局部干预手段,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其包括了一系列的介入性程序,如经皮穿刺、导管插入、射频消融、血管内治疗等,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直接干预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神经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通常由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神经介入治疗可以在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急性阶段进行,尤其是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如大脑中动脉或颈动脉闭塞)的患者,能够迅速恢复血流,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降低残疾和死亡率[3]。神经介入治疗通常包括介入性手术,如经导管的血管成形术、血栓溶解术或血管支架植入等,用于恢复或改善受损脑部的血流。这有助于减少脑部组织的缺氧和缺血,防止脑组织坏死,从而降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通过神经介入治疗,可以减少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复发风险。对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该治疗可以改善血管通畅度,减少再次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另外神经介入治疗也是一种高度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医生可以通过影像学技术明确病变位置和程度,然后选择最适合的神经介入治疗方法,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缺血性脑血管病常伴随着头痛、瘫痪、言语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介入治疗有助于减轻这些症状,促进康复,使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神经介入治疗通常更为微创,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恢复期,有助于降低手术相关的风险,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受益于治疗。全脑血管造影术和神经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通过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来恢复脑部血液供应,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及神经介入治疗,旨在探究其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0月到2023年9月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平均年龄(66.54±3.69)岁,观察组患者60例,平均年龄(65.56±3.87)岁。
纳入标准:年龄在60岁以上;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患者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患者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大血管闭塞需要取栓的患者。
1.2方法
使用FD20脑血管造影系统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检查,首先通过Seldinger术对股动脉进行穿刺,让患者选择左斜位,将5F猪尾巴导管置入升主动脉中,利用导丝进行引导,对主动脉弓进行造影检查,造影剂量控制在20-30m,造影检查速度控制在每秒3。对双椎动脉起始进行观察并对双侧锁骨下动脉进行观察,另外观察颈总动脉、升主动脉情况,同时设置高压参数,对患者行以全脑血管造影灌注,针对可疑血管病变行以选择性血管造影,同时增加投照方位的设置。
对照组进行单溶栓治疗:在介人治疗前,对动脉精以及引导管进行更换,选用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20065051)和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氯吡格雷(国药准字20180029)进行治疗。阿司匹林口服,使用剂量为0.1g,每天1次;氯格雷口服,使用量为75mg,每天1次。
观察组进行溶栓加普通球扩治疗:在单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通球囊扩张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进行溶栓治疗,然后使用普通球囊进行扩张。球囊扩张的步骤如下:选择适当的球囊,将其插入病变的血管部位;调整球囊的位置,使其完全覆盖病变部位;向球囊内注入适量的造影剂,使其扩张;保持球囊的位置稳定,直到造影剂完全扩张并保持一段时间;逐渐减少造影剂的注入,使球囊逐渐收缩;将球囊撤出,完成扩张过程。
在介人治疗前1天,对患者行以全面体检,若患者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严重,则可选用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地西泮(国药准字H22022685)进行治疗,可以起到镇静效果,同时选用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20033553)治疗,预防过敏,另外需要提前准备急救药品,如阿托品、多巴胶等。
1.3研究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脑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结果由SPSS26.0统计学软件统计完成,若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脑功能评分
观察组各项脑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脑功能评分(x̄±s,分)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组间患者治疗效果[n(%)]
3.小结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出现狭窄或堵塞,导致脑部缺血、缺氧,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神经功能障碍。它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及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因素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物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使血管狭窄或堵塞,从而导致脑部缺血。全脑血管造影术和神经介入治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诊疗方法之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用于明确血管病变的程度、位置,以及直接干预并改善脑部的血流供应。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高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大脑和颈动脉的血流情况,明确狭窄、闭塞、动脉瘤等血管病变[4]。通过该技术,可以了解血液在脑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包括血流速度、流向、血管分支等。通过X线血管造影技术,将碘造影剂注入到动脉中,从而能够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医生可以精确地定位病变部位,确定治疗策略,如导管插入的位置和血管支架的选择。全脑血管造影术可以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以测定动脉的血流量,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完成定位定性诊断,为手术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这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和病变情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可以准确确定病变的类型、程度和位置,包括斑块、狭窄、血栓、动脉瘤等。全脑血管造影术帮助医生明确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类型,如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根据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结果,医生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神经介入治疗,以及治疗的具体方式。而神经介入治疗能够在发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时,迅速恢复血流,尤其适用于大血管闭塞。对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瘤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神经介入治疗可以改善血管通畅度,减少复发的风险。对于慢性病变(如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神经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如头痛、眩晕、颈部疼痛等[5]。神经介入治疗通过介入手术,如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或血栓溶解术,可以恢复或改善受损脑部的血流,减轻缺血性病变。通过扩张狭窄的血管或修复血管壁,神经介入治疗降低了再次梗塞的风险,有助于防止脑部损伤的进一步恶化。另外,神经介入治疗是高度个体化的,可以根据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结果,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计划。相对于开放性手术,神经介入治疗通常具有更低的创伤性,不需要大规模头颅开颅手术。全脑血管造影术和神经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通过多种方式起作用,包括重新建立血流、防止血管破裂、预防脑梗死、降低症状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这些治疗,能够有效减少脑血管病的严重后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及神经介入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脑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全脑血管造影术为医生提供了详细的病变信息,帮助确定神经介入治疗的需要和方式。神经介入治疗通过直接改善血流,降低复发风险,减轻症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及神经介入治疗,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脑功能状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玉, 王丽.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8, 15(3):149-153.
[2]王志刚, 张金. 神经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 22(2):187-190.
[3]李云龙, 王清. 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 34(6):873-876.
[4]陈新颜, 刘迎霞. 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 23(3):267-271.
[5]王明海, 张丽华. 全脑血管造影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 22(5):50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