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儿童脑卒中较少见。脑卒中后癫痫指继发脑卒中由于卒中自身导致的癫痫发作[1],迄今为止,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对儿童脑卒中后癫痫的相关研究较少,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极易影响儿童健康成长。本文现将儿童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58例儿童脑卒中后癫痫来源于本医院自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头颅CT或者MRI确诊为脑卒中后癫痫;癫痫发作1周后进行EEG检查;首次住院后及随访期间癫痫发作超过2次;患儿家属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癫痫家族史;发病前服用可能导致癫痫的药物;颅外伤及休克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等严重疾病者;精神病者;不愿配合治疗者。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龄(0.1-11)岁,平均年龄(6.25±3.46)岁;脑出血32例,脑梗塞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
1.2方法 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将癫痫进行分类,分为早发性癫痫及迟发性癫痫,前者指脑卒中后2周内出现癫痫发作,后者指脑卒中后2周外出现癫痫发作。
所有患儿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卡马西平、苯巴比妥、丙戊酸钠等药物,均口服。对于癫痫持续状态的儿童每次静脉注射0.2-0.3mg/kg安定,按照1mg/min静脉注射,待持续状态控制后改为口服卡马西平药物。
2、结果
2.1儿童脑卒中后癫痫特点
58例儿童脑卒中后癫痫中,早发性癫痫32例,占55.17%。迟发性癫痫26例,占44.83%。如下表1所示:
表1 儿童脑卒中后癫痫特点(%)
2.2儿童脑卒中后癫痫治疗效果
儿童脑卒中后癫痫中早发性癫痫在服药6个月,随访6个月后,有2例仍有发作,其余患者未发作。迟发性癫痫患儿在服药12个月后,随访期间,4例患儿病情未得到控制,仍发作。
3、讨论
儿童脑卒中后癫痫在临床中较少见,其发病率低于成年人发病率。迄今为止,脑卒中后癫痫儿童的脑部存在占位性或者器质性的病变,如神经管发育障碍、脑积水、灰质异位、染色体病等,水解质紊乱、心脏及肺部疾病等,均会导致儿童脑卒中后癫痫。也有学者认为儿童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与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相关,且随着年龄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兴奋性氨基酸有着较强的致癫痫作用,与兴奋性氨基酸受体亚型N一甲基一天冬氨酸(NMDA)受体与惊厥相关,其受体参与癫痫灶的形成。儿童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
亚型N一甲基一天冬氨酸(NMDA)受体相对于成人而言,有着较高密度及活性,因此相对于成年人而言,脑卒中儿童更容易发生惊厥。
脑卒中后癫痫根据癫痫发作时间分为早发性癫痫、迟发性癫痫,前者指脑卒中发病2周内出现癫痫,后者则指脑卒中发病2周后出现癫痫,癫痫的发生与脑卒中发病原因、病灶大小及脑电图改变等相关。已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2]:早发性癫痫儿童的持续状态发生率为10%左右,其病死率约50%。不同的脑卒中后癫痫与卒中亚型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出血等。脑卒中后癫痫儿童的临床症状及病灶与皮层也有一定关系,起病初期的局部神经系统体征与脑电图异常均可引起继发迟发性癫痫发作。
儿童脑卒中后癫痫通过及时治疗,可改善临床预后,降低癫痫发作频率。当前,临床无特效治疗药物。卡马西平是一种肝药酶诱导剂,对人体内钙离子通道有封闭作用,且限制谷氨酸释放,可降低冲动兴奋过度传递[3]。丙戊酸钠是一种不含氮的广谱抗癫痫药物,可有效促进氨基丁酸的合成,并减少氨基丁酸的释解,封闭对电压敏感性钠离子通道。采用丙戊酸钠治疗,不仅可增强患儿食欲,而且还能够降低患儿的血清瘦素水平(是降低此水平吗?),改善临床症状。苯巴比妥是一种长效巴比妥类,具有镇静、抗惊厥的作用,对癫痫大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患儿有着较好疗效,其中枢抑制作用伴随着剂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此次调查中,儿童脑卒中后癫痫服用抗癫痫药物后,症状得到改善,少数患儿在随访期间出现再次发作。但临床认为若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有着一定副作用[4]。因此,临床认为脑卒中急性期过后,由于导致早发性癫痫发作的脑血管痉挛、颅内高压已消除,无需继续服用抗癫痫药物。而对于由于中风囊机械刺激导致的迟发性癫痫应长期服药,并接受正规治疗。
综上所述,儿童脑卒中后癫痫的发作类型多为早发性癫痫,迟发性癫痫患儿有着较差预后。临床应进一步观察及分析早发性与迟发性癫痫的抗癫痫药物,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有助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控制儿童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改善临床预后。
参考文献:
[1]谷晓鸣. 浅谈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1(028):78-79.
[2]陆克亮. 脑卒中后癫痫50例临床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032):176-177.
[3]佘彬彬.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034(006):56-58.
[4]杨永忠.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08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