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型哮喘属于非典型哮喘疾病范畴,目前临床对该病尚未明确诊断标准,因此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经临床研究证实,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已成为诱发哮喘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据《儿童呼吸健康科普白皮书》2018版统计结果分析,哮喘在小于14岁的儿童中,发病率高达51.87%,因此开展科学、积极、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是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2]。为有效分析儿科肺炎型哮喘的临床特点并研究治疗措施,此研究特择我院儿科2019年4 月至2020年3月内的62例肺炎型哮喘患儿展开,现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借助回顾性方式进行研究,研究时段为2019年4 月至2020年3月,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接收的62例肺炎型哮喘患儿,其中32例男,30例女,年龄5个月-14岁,均值(7.89±2.33)岁。病程1d-28d,平均(14.50±6.33)d。
纳入标准:(1)患儿咳嗽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夜间,日常运动后症状明显加重;(2)患儿咳嗽症状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超过4周;(3)无运动状态下,患儿与常人无恙;(4)肺部出现中小水泡音;(5)无感染征象、中毒症状;(6)X线检查显示存在明显的肺炎样表现。
排除标准:(1)出现呕血、黑便症状者;(2)病毒性肝炎者;(3)出现早搏、心房颤动病史者;(4)合并严重急性感染者;(5)存在糖皮质激素、特布他林药物过敏史者;(6)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7)恶性肿瘤者;(8)近期内滥用药物者;(9)合并代谢性系统疾病者[3]。
1.2 分析肺炎型哮喘患儿临床特点
肺炎型哮喘患儿症状:患儿以气促、咳嗽症状为主要表现,以上症状反复性、持续性发作,主要发生在晨间、晚间、活动后。此研究纳入62例患儿,有40例出现明显喘息,22例伴有低热。所有患儿发病后食欲、精神尚可;且多数患儿经抗生素长期或间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肺炎型哮喘患儿体征:经临床诊断后发现,有35例患儿两肺出现中、小湿啰音;但在午后会明显减少或消失。
1.3 药物治疗措施
完善实验室和临床各项检查,严格结合患儿病情实际发展情况,对其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入院确诊后,对肺炎型哮喘患儿实施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国药准字H20010389,葛兰素史克制药重庆有限公司)治疗,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适量加入沙丁胺醇气雾剂(国药准字H10940001,葛兰素史克制药重庆有限公司)治疗,直至患儿喘息、咳嗽症状消失。后将地塞米松(国药准字 H41021924,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以静脉注射方式开展治疗,剂量控制在2-20mg/次,滴注治疗时添加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稀释;后指导患儿口服强的松(国药准字 H33021207,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剂量控制在5-10mg/次,每天剂量10-60mg。
1.4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显效(气促、咳嗽等症状基本消失,肺部无杂音,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出现明显改善,肺部杂音有效减轻,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出现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呼吸以及肺部杂音均无明显变化,部分患者症状加剧)。
2、结果
此研究共纳入62例患儿,经对症治疗后显效共有54例,有效共有8例。治疗后患儿PaO2恢复至(86.56±5.88)mm Hg范围,SaO2(98.25±2.56)%,PaCO2(42.12±4.23)mm Hg。
3、讨论
小儿肺炎型哮喘患儿临床特点:此研究共纳入62例患儿,基本以“气促、咳嗽”症状为主要表现,且以上症状多发生于晨间、晚间以及活动后,绝大多数患儿出现明显喘息,部分伴有低热,并无其他症状。患儿以中、小湿啰音为主要体征。
小儿肺炎型哮喘患儿治疗原则:该病属于典型的慢性疾病,因此治疗周期较长,而绝大多数患儿经临床规范化治疗后,症状均出现好转,肺功能也会显著改善;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需严格以患儿病情实际情况为基准,对相关药物进行减量。
小儿肺炎型哮喘临床治疗及治疗效果:此次研究共纳入62例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效改善。其中地塞米松又名“氟美松”,是典型的糖皮质类激素类药物,氢化可地松、泼尼松等均为衍生物;具备抗炎、抗毒等作用。经临床研究证实,地塞米松治疗后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抑制巨噬细胞、白细胞等炎症细胞的集聚,从而降低免疫球蛋白结合能力,对白介素合成与释放发挥抑制作用。强的松免疫调节作用显著,用药后可有效降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活性,从而改善神经元信号传导;可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抑制组织液渗出[5]。
综上所述,对肺炎型哮喘患儿实施药物治疗,因与患儿具体病情充分结合后实施适量的激素药物吸入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并有效改善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
[1]史君兰,赵有丽,卢苗.误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9,32(8):5-8.
[2]刘芳.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喘憋型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5):577-579.
[3]王超.分析儿科肺炎型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9):119.
[4]程秀芳,陈俊松.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支气管哮喘病儿外周血1、9、17型辅助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9,23(6):1210-1214.
[5]刘海燕,李静,帖迎春, 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误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8,31(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