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迈进,传统陈旧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需求。由于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特点,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深人思索的问题。为此,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思路,将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围绕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中心,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从而实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一落实数学建模概念教学, 增强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学习兴趣
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的教学中,首先应当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学建模”的含义,并使其对数学建模的学习产生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投人数学建模学习中。因为“数学建模”是相对抽象的,它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数学概括,在学生不认.识和了解其概念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将会面临很大的阻碍,而且学习兴趣也会大大降低,进而影响到教学成效。为此,教师需要落实数学建模概念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数学建模的含义,尤其是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建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建模学习中,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教学取得理想成效。
二活动与实验
学生通过“做数学”来学习数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实验去获得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姿态,在“实验空间”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数学情感。在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因为题目的不熟悉或者是太熟悉就掉以轻心来进行问题解决,首先学生在面对自己没有见过的问题时一定要 努力开拓自身的思维,全力分析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要从哪个方向进行解决,所以这种难题对于学生数学方法的掌握能力是有非常大的考验的。例如,进行“轴对称图形”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建模,让学生通过折叠、旋转等方式对图形进行观察。
三运用数学建模思维解决数学难题
在小学进行数学建模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遇到难题的过程当中,通过运用数学的模型思维来进行解决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在以后遇到难题或者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主动地开拓思维,努力创新,从而整理出一套清晰思路的过程。在培养数学建模能力的过程当中,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不断地进行引导,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讲解--些实际的案例题,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获取数学知识点。
四运用数学模型思想,深人探究问题
数学作为一门十分强调逻辑思维的基础学科,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增强,也愈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提供学生深人分析和探究数学知识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学习和记忆数学概念和公式,还应该让学生通过深人的分析和探究理解这些概念和公式是如果推导出来的。同时学生在探究概念和公式这一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模型思想,并引导学生能够初步地自主搭建数学模型。警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来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学生在集体头脑风暴的氛围中掌握数学模型思想的实践运用方式,从而能够呈现出清晰的思维路径:首先可以将三角形完善成一个同底同高的平行四边形,而后依据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底x高",可以得出此三角形面积的二倍,再求出单个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1/2x底x高", 在热烈的小组探讨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整个推导流程,还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摸索中体会数学模型思想,并能够在以后类似的公式推导中,继续运用这一数学模型思想。
五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数学模型思想
数学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么当学生掌握并理解了基本的数学模型思想后,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众多能够利用模型思想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机会和场合,从而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模型思想。与此同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互融合,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抽象知识的理解,并由此感知生活实践中的数学,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忱,并认识到数学这-学科对于人类而言的重大意义,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并重视数学学习,关注数学模型思想的构建。譬如:教师在数学课堂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王奶奶买了2.5千克橙子,每千克橙子1.5元,王奶奶买橙子用了多少钱?这是--个非常常见的生活实际问题,学生首先应该在脑海中浮现出“单价x数量=总价”,这一个数学公式模型,接下来再列出算式,“2.5x 1.5=”在这一数学计算中,学生还应利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时这也是深度放映出了数学模型思想的具体运用。
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数学模型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建模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尝试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方面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引导他们自主构建数学模型,这样学生才能积累更多的构建数学模型的知识、能力与经验。
例如,就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来看,其中大量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都可以构建起相应的数学模型,这为学生的数学模型构建练习提供了理想的资源,完全符合他们的学习水平与认知能力。如根据不同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可以设计存款利息问题、贷款问题、投资问题、折旧问题、利润问题、劳资分配问题、物资调配问题等,并将学生划分为若千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基于自身对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尝试构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小组成员必须共同参与,提出自己对数学模型的构建建议,相互交流、探讨,形成思维上的碰撞,获得深刻的数学建模学习体验,积累主观的数学建模实践经验,从而通过这样的自主数学建模练习,实现数学建模能力的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配合中协同完成。在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数学模型思想的价值和意义,针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探究数学世界的兴致和热情,并且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生活实践中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学会使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问题,完善数学思维,从而真正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巨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策略[J].知识文库,2020(11):40-41.
[2]陈明珠.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20(12):17-18.
[3]朱燕燕.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试析[J].考试周刊,2020(30):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