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通过综合应用现代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农田进行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改造,以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精准的农田信息获取与处理是关键。多传感器无人机遥测技术凭借其高分辨率、实时性强、覆盖范围广等优势,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全新的监测与管理手段。
二、多传感器无人机遥测技术概述
多传感器无人机遥测技术是指将多种传感器(如光学相机、多光谱相机、热红外相机、激光雷达等)集成于无人机平台,通过飞行作业获取地表信息的一种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对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等多维度、高精度的实时监测。
三、多传感器无人机遥测技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应用
3.1农田环境监测
多传感器无人机在农田环境监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无人机能够实时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温度以及养分含量等关键环境参数【1】。这些数据为精准施肥和灌溉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农民做出更加合理的农田管理决策。例如,热红外相机能够检测农田的水分蒸发情况,帮助农民判断灌溉需求,从而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作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而多光谱相机则能够分析土壤中的养分分布,指导农民制定合理的施肥策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2】。
3.2作物生长监测
在作物生长监测方面,无人机搭载的光学相机和多光谱相机能够定期获取作物的生长图像。通过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提取作物的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生长参数。这些参数能够准确反映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潜力,对于农民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优化生长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如果发现某块农田的作物生长高度低于正常水平,农民可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增加灌溉或施肥,以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
3.3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多光谱相机和热红外相机在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能够捕捉到作物叶片的细微变化,如病斑、虫咬痕迹等,从而实现对病虫害的早期发现。结合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无人机可以对病虫害进行自动识别与分类,为农民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有力支持。这有助于减少病虫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保障农田的高产稳产。
3.4农田规划与管理
无人机遥测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农田的规划与管理。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农田影像,农民可以精确划分农田区块,优化作物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结合GIS技术,无人机可以实现农田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为农田的长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这有助于农民更加科学地规划农田建设,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3]。
四、优势与挑战
4.1优势
无人机作业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覆盖大片农田,显著提高监测效率。与传统的地面监测方式相比,无人机可以快速穿梭于农田之间,不受地形限制,大大缩短了监测周期,使得农田管理者能够及时获取到最新的农田信息。
多传感器集成提供了丰富的地表信息,极大提高了监测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无人机搭载的各种传感器能够捕捉到农田环境的细微变化,如土壤湿度的微小波动、作物生长的细微差异等,为农田管理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无人机遥测技术能够实现实时监测,为农田管理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这对于农田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可以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应对农田环境的变化,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相比传统的地面监测和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测技术具有更低的成本。无人机的购置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且操作简单,不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使得农田管理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的农田监测。
4.2挑战
大量、多维度的数据需要高效的处理和分析算法。无人机遥测技术产生的数据量巨大,且涉及多个维度,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多种传感器的集成与协同工作需要高度的技术支持。无人机遥测技术涉及多种传感器的集成和应用,如何确保这些传感器能够协同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4】。
无人机飞行受到空域管理、隐私保护等法规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无人机飞行需要遵守相关的空域管理规定,确保飞行安全;同时,也需要考虑隐私保护等法规要求,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和技术培训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无人机遥测技术的操作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因此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技术指导,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操作无人机并获取准确、安全的数据。
五、未来发展趋势
5.1技术融合与创新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将实现更深层次的技术融合与创新。例如,多传感器无人机遥测技术可以用于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和土壤湿度,实现精准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农田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提高灌溉效率和作物产量【5】。
5.2标准化与规范化
为了推动农田水利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管理规范。这包括制定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标准、灌溉技术的规范操作流程,以及水资源管理的标准化体系。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可以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5.3政策支持与推广
政府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无人机遥测技术的政策支持,政府可以推动这些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政策支持不仅包括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还应包括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支持。
5.4跨学科合作
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需要农业、工程、信息等多学科之间的紧密合作与交流。通过跨学科合作,可以促进不同领域知识的融合,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的创新发展。例如,农业科学家可以与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师合作,共同开发更高效的灌溉系统和水资源管理策略[6]。
5.5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农田水利工程也将朝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包括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有机农业、保护水源地等措施,以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6智能化与自动化
未来农田水利工程将更加依赖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以减少人力需求和提高效率。例如,自动化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预报自动调节灌溉量,而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和环境变化,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5.7集成化管理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将趋向于集成化管理。通过建立集成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农田水利设施的远程监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提高管理效率和响应速度。
六、结论
多传感器无人机遥测技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实时监测农田环境、作物生长和病虫害情况,该技术为精准农业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尽管面临数据处理、技术集成等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环境的优化,多传感器无人机遥测技术有望在未来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柯妍,郭睎尧,沈波.遥测技术在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及体会[J].中国水土保持,2016,(06):71-73.
[2]王磊,赵明,苏秀永.多传感器无人机遥测技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24,(S1):279-283.
[3]耿兴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 2023, 43(29):29-30.
[4]钟和能.无人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测绘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 2023, 43(35):90-91.
[5]徐必麟.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在高标准农田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2(9):3.
[6]梁鹏程.倾斜摄影在高标准农田地形图测量中的应用[J].汽车博览, 2022(20):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