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儿童哲学教学综合实践研究》
黄春华 梁伟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春华 梁伟军,. 《基于‘立德树人’儿童哲学教学综合实践研究》[J]. 哲学研究进展,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210.
摘要: 教儿童学会自主思考是整个教育的中心要点。本课题以儿童哲学理论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关键目标,在实践中进行立德树人儿童哲学教学,并在教学和实践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立德树人;传统文化;儿童哲学;阶段性总结
DOI:10.12721/ccn.2022.157210
基金资助:课题编号:XJK19ADY001湖南省会同县林城镇初级中学。

2019年11月下旬我校参加了湖南省教育科学院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基于"立德树人"儿童哲学实践研究》的课题项目,并成为该课题的种子学校。返校后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课题正式开题。课题负责人林城镇初级中学校长梁伟军结合科学的儿童哲学理论设计了家长问卷调查表发放给家长。主持人黄春华老师收集整理分析后得出家长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此份调查报告为课题下一步程序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依据。

接着课题组召开课题论证会、明确成员任务、展开工作在课题开题前期,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开题报告,按照开题报告中的安排,明确了分工,责任到人。现课题已实施两年,以儿童哲学为基准,推进以传统文化为主体的立德树人教育,在两年的教学实践探究中已取得初步成果。

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推进学校立德树人教育,我校结合儿童哲学相关理论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打造书香校园,让《论语》走进了语文课堂。

1.借团体探究,助力传统文化深入课堂。"半部《论语》治天下",孩子们和老师在教室内围做一团,共同阅读和聆听,思考和讨论《论语》中的哲学意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阅读声声大。在阅读后,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思考提问。这个带领当然包括建立一个规则确立要朗诵阅读的主体。以下是孩子们提问思考的一例教学实践:

老师:你们认为"敏而好学"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可以丰富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老师:主要是什么方面的思考呢

学生:应该是传统文化中论语知识对我们自己学习实践的思考

老师:好的,那你有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应用在你的学习中吗?

学生:有,每次下课我会问老师问题。

团体探究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思考空间,为同学营造一个善思、有创意的环境。课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团体探究的教学理论创新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学,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论语》并应用于实践当中。

2.以民主教育,促进学生自由发言,推进立德树人教育。

我校本着鼓励别处心裁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适应《论语》独特的形式,语文教师精心设计了“分类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把零散的内容与同一主题结合起来,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为学生讨论提供一个便捷、稳定的学习对象。课下,学生们的激烈讨论便成了教室中的亮点。除此,为更好的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增强同学们对论语的认识,三个年级组织开展了"传诵经典——《论语》手抄报"画"京剧"脸谱活动。每一份手抄报、"京剧"脸谱的设计、构图,再到上色、配字,无不体现了细致与认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思维能力,深刻体悟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自身的品德修养。

3.以竞赛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墨韵飘香书经典,书法大赛展才艺"。12月8日,林城镇中学举行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书法比赛。这次书法比赛,采用现场书写的方式在学校操场举行,硬笔、软笔书法比赛同时进行。比赛现场,200多位同学头正身直、肩平臂张、屏气凝神、握笔提按;蓝天下,绿草地,墨韵飘香,书写经典,场面甚是壮观。这次书法比赛,增强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我校把国学经典教育融入教育教学课堂中,让经典陶冶学生情操,融入学生思想,让国学之风吹遍了校园,吹暖了一颗颗成长的心。同学们在学习中培养了思维能力,磨练了心性,提升了意志品质,积淀了滋养终生的文化底蕴。

二、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活动中

1.以实地探究为基准,开展会同"炎帝故里"探秘活动

学校"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体悟感为重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为内容,安排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11月13日,校长梁伟军与杨海波、林勇、粟玉林等老师一道,带着333班的雷静等11位同学,到会同县连山乡大坪村的"炎帝故里"开展科学考察。

这次活动,老师对学生在团结协作、正视误差、谦虚为人、文化自信四个方面予以引导。"单枪匹马难出成果",团结协作是研究活动的基本理念,体现于活动的各个角落。培育学生正视误差的能力:面对探究活动中的误差,教会学生如何去面对?,怎么样利用数据去迎合猜想?此次活动按计划开展完成,学生完整地参与了科学考察的每一个环节,自主探究得出最终结论,调动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内在的文化自信。此外,学校还组织学校学生到粟裕故居、高椅古村实地参观考察,开发"我做一日名人故居小向导"体验活动,推进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

2.以娱促学,创建了丰富多彩的社团

为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实现学校特色办学、学生多元化成长以及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建设健康、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校园文化。根据学校实际,我校于2019年来开展社团活动,共成立机器人社团、传统文化等26个社团课服活动。机器人编程社团,激发了同学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自己动手编写程序,操控机器,让无人机在走"迷宫",学生在机器人编程社团中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在第3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被评为县先进单位,林勇获市级优秀科技教师称号。石清文、赵邦轶获省三等奖。书法社团教学内容主要以书法为载体,传播中华文化,以文化为载体,传承和发扬书法之美,让学生从一笔一画中,从自己的实际书写中体验汉字变化之魅力,感受书法艺术之美,进而爱上书法,做到"方方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本着"挖掘本土文化,立足生活趣味化",传统文化社团活动针对七年级、八年级学生天性活泼,参与性积极的特点,还设计了一系列好吃好玩的活动,如:手工制作灯笼,立冬包饺子,刻剪纸等。通过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情操,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社团出色的开展获得了新华社记者的关注。

3.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020年我校被评为怀化市心理健康特色先进单位。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多次派老师外出学习。我校与怀化市武陵中学一起开展《激扬青春放飞梦想》初三减压心理拓展活动。教导室组织心理健康团队送教堡子小学,顺利完成了市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的挂牌。赵静、张爽爽、粟泽民三位老师到怀化参加怀化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比武获市级二等奖。

4.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我校参加全县中小学生田径比赛,连续四年获得全县中学组第一名。 我县的中学生在男子和女子篮球比赛中都获得了冠军2020年,我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运动传统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为篮球爱好者提供服务。 这是一个让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空间里自由发挥,体验不同的比赛和比赛口味,享受篮球带来的无穷乐趣。 开展羽毛球、乒乓球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以文体活动形式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思维主动性。

5.加强课题研究。切实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探索。我校怀化市"十三五"课题《初中生厌学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结题。县级微课题粟玉林老师主持的化学、于升秀老师主持的英语两个课题良好结题。有校长梁伟军负责、黄春华老师主持的湖南省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基于"立德树人"儿童哲学教学实践研究》正在研究中,语文组粟建毅、彭青老师主持的《作文教学方法的探讨》《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多个县级微课题良好结题。

三、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怎样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实现这个任务是我们孜孜不倦地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促进学生真正学会思考是教育的核心要义,我校在教学上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促进《论语》等传统文化知识深入课堂,培育学生反思道德教育;以开展各项比赛、户外实践活动为借体,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反复探索思考传统文化的实践意义、韵味,推进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作为种子学校,我们也将不忘初心,且学且思考,不断学习、运用儿童哲学的思维方法,增进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且思且实践,探讨古今中西教育优势互补,深入到课堂中去,让儿童哲学教育逐步成为启发儿童思维、提升儿童品格的重要抓手。"以美育德,以美启智",我们探索研究在路上。

参考文献:
[1]维果茨基.语言与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卫灿金.语文教育家思维教育思想与研究[M].北京:中国语文出版社,200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