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视域下哲学思维启蒙教学探究
粟建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粟建毅,. 儿童哲学视域下哲学思维启蒙教学探究[J]. 哲学研究进展,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211.
摘要: 儿童哲学思维启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哲学思维具有原生性,它源自于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而反思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作为儿童哲学的三大重要课题,能够帮助我们探究哲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然性。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并启发学生进行哲学思考,形成哲学思维。
关键词: 儿童哲学;哲学思维;素质教育
DOI:10.12721/ccn.2022.157211
基金资助:

习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儿童哲学思维的培养对于反思精神,批判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的培育尤其重要。思维的启蒙对于儿童多方面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结合课堂实践的探究,从儿童哲学思维的理论探析以及实施哲学思维启蒙的尝试来分析实践教学,有利于摸索适合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儿童哲学思维启蒙模式。

一、儿童哲学思维的内涵

儿童哲学思维是指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对事物的起源、事物最简单的关系和变化的思考,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旨在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1]传统哲学思维的定义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辩证性,批判性和实践性的哲学思维方法。儿童作为天生的哲学家,养成哲学思维的思考模式可以指导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批判中学习,思考中成长。就如何培养儿童的哲学思维从而反思,批判,创新地看待事物,不仅仅要从内涵理解,实践操作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对话模式培养儿童独立思考,探索奥秘的能力。通过提问,对话,应答,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引发儿童进行哲学思考便是形成哲学思维的有效途径。由于思维是人脑对于事物的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因此需要借助一些途径进行表达,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对话反思模式即是其中之一,哲学跟很多其他学科有着不同之处,其中最独特的就在于它是善于“反思”的学问,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哲学中的反思与生活中“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并不同,它是一种“思想的思想”,比如关于“狼是凶残的,那么人在吃涮羊肉,是不是凶残呢” 到底什么是恶、什么是善?谁有资格确定善恶的标准?当我们呼唤保护野生动物的时候,为什么还在大肆屠宰猪牛羊这些家畜?人类能否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如何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些追问,就体现了这种哲学层面上的反思,是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反思精神。

二、儿童哲学思维启蒙的可行性

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儿童哲学,在李普曼,夏普等人的推动下,儿童哲学发展到今天具有广阔的探究空间。基于教学实践的思考,儿童哲学思维启蒙的可操作性主要可以从理论与当下中国儿童教学的实际来进行阐述。

(一)儿童哲学思维启蒙的理论成果丰富

从最早的李普曼和马修斯关于儿童哲学的理解认为“让哲学走进儿童生活,关注对儿童的教化与规训”“儿童哲学乃是儿童的哲学”,均肯定了儿童哲学思维的建立,主体在于儿童本身。并且他们都承认儿童具有哲学思维的潜质,哲学思维可运用到儿童教育之中。[2]与此不同的是,皮亚杰关于儿童哲学思维启蒙的看法则是更进一步深入到哲学思维的形成,他重视训练儿童的智力和发展儿童懂得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和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人。[3]这一观点与哲学思维启蒙教育的内涵更加契合。再发展到布鲁纳以及奥斯坎扬的儿童哲学观,则是更加从儿童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将成人哲学与儿童哲学加以明确区分,更提出了著名的“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这一观点。

(二)儿童哲学思维启蒙课堂实践效果良好

笔者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了儿童哲学思维建立最好的途径就在于对话与反思。对话可以使得师生两大主体在思维碰撞中实现哲学思维的交流,反思可以让学生在批判中成长。例如教学实践过程中讲“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这一目时,笔者做了一个“筷子插入水中”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这一实验在物理课上做过,很多学生明显地流露出这样的一种心态:真是小儿科,拿这个实验来考我们,真是小瞧我们了。因此,在观察时往往粗心大意。笔者正是利用了学生的这种心理,把实验过程在全班巡回展示完毕之后,抛出以下的一系列问题:

师:你注意到筷子插入水中的变化了吗?

生:注意到了,筷子插入水中看起来像断了。

师:那你注意到杯子外面有一个什么图案了吗?

生:……(都怔住了,然后互相询问:是什么呀?)

师:(这时,顺势引导)大家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会注意到一些东西?又会忽视一些东西?这说明了意识活动的什么特点?

生: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特点。

师: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筷子在水中看起来会象断了吗?

生:因为光的折射导致的。

师: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感官的眼睛”看到筷子在水中象断了,又通过“思维的眼睛”分析其象断了的原因。那么,“感官的眼睛”和“思维的眼睛”在对事物的反映上有什么不同?

生:“感官的眼睛”反映的是事物的现象,使我们看到了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样子;而透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这说明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总而言之,要让反思、批判和创新的精神融会贯通,在反思中进一步批判,在批判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继续反思,循环往复,才能真正的用哲学的思维教学,让儿童哲学教学在实践中焕发光彩。

三、儿童哲学教学实践的思考

通过对儿童哲学深入理解,特别是对于“儿童哲学是什么”的阐释,对于哲学教学应该强调对话模式,强调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对于哲学“反思”的论述等等,唤醒对于如何进行儿童哲学思维启蒙的思考。

(一)坚持问题入手,养成反思习惯

哲学跟很多其他学科有着不同之处,其中最独特的就在于它是善于“反思”的学问,儿童哲学思维的养成,针对儿童主体来看,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哲学中的反思与生活中“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并不同,它是一种“思想的思想”,比如关于“狼是凶残的,那么人在吃涮羊肉,是不是凶残呢” 到底什么是恶、什么是善?谁有资格确定善恶的标准?当我们呼唤保护野生动物的时候,为什么还在大肆屠宰猪牛羊这些家畜?人类能否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如何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儿童的这些追问,就体现了这种哲学层面上的反思,是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反思精神。儿童哲学理论鼓励儿童通过自主探索、反思和质疑来发展思维。[4]因此反思也就是形成儿童哲学思维的关键,对于儿童哲学思维启蒙来说就是重点关注的方面。

(二)突破思维定式,激发批判思维

思维定势,在心理学上讲是 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有一个故事,从侧面反映了思维定势的危害:“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翁来点化他。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钱,你打算怎么用它?这时乞丐突然补充了一句:"到那时,我可以把我领地里的其他乞丐都撵走,不让他们抢我的饭碗。"看来,一个人的思维一旦形成定势,连上帝都无法改变!

人类在思考或回答问题时脑子里都有一种思维的定势或模式,这种思维在特定的情形下取得成功,就更激励了这种思维的固着,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哲学讲究善于反思,但反思本身就是一种批判,若我们的思维只停留在先前的模式里,则人类的思想无法“螺旋式前进”。在此基础上,教师教授哲学时,自己本身就要善于批判,不要再走哲学“教条化”和“庸俗化”的老路子,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不断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话进行批判,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的深入,从而得出比他自己原来所说更深刻的结论。

(三)创新精神引领哲学思考

教师在儿童哲学课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5]课程教学中的发问与回应要摒弃传统的自问自答,刻板回应等形式,防止带给学生疲倦感和无聊感,要用多形式的提问和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热情去思考,主动大胆进行创新创造,为哲学思维的养成注入动力。内容上,教师在进行创新提问形式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入新式教学手段,依托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紧跟多样的教学素材进行思考。教师在形势与内容上的创新可以带动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实现思维碰撞,在问题导向过程中实现思维聚焦发展,通过课堂对话交流引发辩证思考,创新意识的提高就是在一步步实践中不断养成,最终实现儿童能够自主进行哲学思辨的目标。

四、结语

总之,儿童哲学思维的启蒙与发展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的协调与配合。面对新时代新问题,立足儿童哲学的基本观点,结合师生实际,掌握好儿童哲学思维的三大特色精神进行教学,需要真正在实践中掌握哲学思维的内涵与可行性,真正做到参与和引导,激发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和探究事物本源和生命意义,追问中探索真理。

参考文献:

[1]陆卓涛.论基于故事的儿童哲学思维的训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05):119-123+133.

[2]尚游. 李普曼与马修斯儿童哲学教育思想的异同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3]高振宇.儿童哲学的再概念化——对李普曼与马修斯“对话”的再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10(6):8-1124

[4]聂娇,李西彩.儿童哲学带给幼儿生命教育的多重思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37(2):48-53

[5]刘星贝,吕宗南.儿童哲学对话过程中教师的回应策略[J].教育观察,2022,11(03):36-38+7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