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是临床普遍应用的骨科术式,这当中使用频率更高的是股骨头置换术,而大部分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年龄普遍偏大,手术会给患者带去较大刺激,往往会采用全麻利于顺利开展手术。然而单一采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也就是全麻,使用剂量较大,术后患者恢复意识状况不太理想。腰椎旁神经阻滞也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手段,它可以阻滞神经传导的通路,可以减轻受阻滞对象疼痛,并有效镇静。本文评估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应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的效果,现报告研究经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挑选出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入选条件:经临床诊断与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达到股骨头置换术适应证。排除标准:骨性肿瘤者;呼吸系统疾病者;药物过敏者;麻醉禁忌者。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62-80岁,平均(71.5±5.2)岁;ASA分级:I级5例,II级27例,III级8例。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63-81岁,平均(72.3±5.5)岁;ASA分级:I级4例,II级28例,III级8例。比较两组年龄、ASA分级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执行浅全麻复合腰椎旁神经阻滞。手术前肌肉注射10mg安定、0.5mg阿托品,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消毒铺巾,开设静脉通道,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心电图。首先实施腰椎旁神经阻滞,引导患者维持屈膝侧卧姿势,患肢朝向上方,于腰椎第3、4棘突上缘外行穿刺点,大小为4cm,以垂直方向将22号穿刺针刺进皮肤,稍微推向对侧直到可以充分感觉或触及横突止,回抽没有血脑脊液之后,一边注入一边回抽10 mL 阻滞液,其中阻滞液的成分为1%利多卡因10 mL和0.25% 罗哌卡因20mL,完成上述操作后,开始进行全麻,等到出现平面后
行静脉诱导,所用药物包括0. 05~0.1mg/kg咪达唑仑、1~2 mg/kg丙泊酚、1~2 μg/kg芬太尼、0.1mg/kg罗库溴铵,然后插入喉罩实施机械通气,在手术当中间隔推送罗库溴铵、芬太尼、丙泊酚泵以保持麻醉效果,手术结束以前30min停止使用罗库溴铵,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使用芬太尼、丙泊酚等。
对照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全麻操作流程与观察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在不同时段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时段有麻醉前(T1)、麻醉后10min(T2)、手术后15min(T3)、手术结束当时(T4)。
比较两组术后恢复用时,评估指标:呼之握拳用时、呼之睁眼用时。
评定两组术后不同时段的疼痛严重程度,评估方法选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时段为术后6h、12h、24h,分值0-10分,得分越高说明疼痛更为严重[1]。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指定以SPSS23.0软件分析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数据,这当中的计量资料通过(x̄±s)形式表达,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形式反映,进行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段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
对比两组T1时段的HP、MAP,数值基本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T3、T4时段的HP、MAP对比,观察组HP、MAP都低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段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x̄±s)
2.2 两组术后恢复用时
观察组的呼之握拳用时、呼之睁眼用时都短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用时(x̄±s, min)
2.3 两组不同时段疼痛程度
观察组患者不同时段的VAS评分都较对照组更低(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疼痛状况(x̄±s, 分)
3 讨论
引起股骨转子间骨折原因有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骨质疏松,受到外部撞击等,突出表现是出现畸形、疼痛,活动被制约。临床通常选择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疾病,可以较好改善病情,然而不同的麻醉手段,在缓解术后镇痛,以及患者术后恢复方面,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挑选最佳麻醉手段可以提高和手术安全性,并提升治疗效果。
全凭静脉麻醉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手段,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如芬太尼、丙泊酚等,可以阻隔疼痛传导与中枢神经系统,充分镇痛、镇静,可以达到手术要求,然而,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要患者为中老年人群,实施全麻,需要大量麻醉药物,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加大手术风险[2-3]。腰椎神经阻滞可以经由椎管内注射麻醉药物,阻滞中枢神经,从而有效镇痛。
本研究,观察组在T2、T3、T4时段的HP、MAP都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示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的麻醉方式可以降低应激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等是酰胺类局麻药物,可以切断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阻绝神经兴奋与传导,可以阻滞股骨四周神经的传入纤维、疼痛传导路径,增强麻醉镇痛功效,从而有力减少血流动力学出现较强烈波动[4]。
本研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呼之握拳用时、呼之睁眼用时都更短,且不同时段的VAS评分都要低(P<0.05)。据此说明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可以压缩患者术后恢复耗时,减轻疼痛。这是因为在行腰椎旁神经阻滞的条件下,再行浅全麻,可以增强镇痛效果,缓解术后疼痛严重程度,并减少全麻药物的使用剂量,减少药物带给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缩小恢复用时[5]。
归纳上述研究,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应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的麻醉方式,可以缓解应激反应与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恢复时间。
参考文献
[1] 赵树山,李朝晖,阮哲,等. 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影响[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37(12):1348-1351.
[2] 白丽红. 神经阻滞麻醉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12):1889-1891.
[3] 杨智君. 探讨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2020,28(4):25-26.
[4]袁亮婧,常颖,伊军.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疼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20):2257-2260.
[5] 王雪飞. 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0,30(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