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感知的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研究
​陈惠慈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惠慈,. 基于智能感知的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研究[J]. 电路系统研究,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265.
摘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电子通信行业的发展也有了进步。电子通信电源的运行状态和工作性能,直接影响电子通信设备的运行和发展。随着电子通信设备智能化水平的逐步提升,实现电子通信电源的整体优化并加强其监督管控功能,成为实现电子通信行业新发展的一大关键点。探究智能化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对于电子通信电源、电子通信设备以及整个电子通信行业意义重大。
关键词: 智能感知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研究
DOI:10.12721/ccn.2023.157265
基金资助: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科技不断发展,电子通信电源设备在我国市场上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企业对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现阶段,该系统在技术应用和系统构成方面存在着系统不能兼容、技术效果不好的问题,所以导致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智能化方面不能进步与提高。

1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简要概述

1.1 系统组成

组成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部件繁多且复杂,而且不同的系统有着不同的部件差异,一般来说,中心监控模块是最关键的部件。它不仅可以利用ARM芯片实现各结构的信息交换传输,而且还保证了中心监控这一模块长久的稳定、安全通信。该系统还包含负责收集、上传数据和PC端链接的嵌入式收集数据模块和负责运营维护的通信系统。所有负责进行监测命令的执行和形式是PC机应用程序和收集数据模块操作的。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组成部件众多、分布复杂,且不同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组成存在差异。通常,中心监控模块是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关键部分。通过利用高性能的ARM芯片,各结构中的信息数据均可以经由中心监控模块完成交互传输。而通过利用GSM,则可以使终端同中心监控模块长期安全、灵活及稳定地通信。此外,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包括采集并上传数据、链接PC端等工作的嵌入式数据采集模块和负责运维的底层通信系统。所有监控指令的形成和执行分别由PC机应用程序和嵌入式监控模块完成。

1.2 工作原理

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主要监控对象为通信电源。系统运行中,利用RS型422接口连接计算机网络,然后各具体功能模块依次完成各项信息数据的采集、整理,并统一传输至通信平台。该平台分析处理相关数据后,结合实际情况发出相应的监控指令。执行机构PC机应用程序接收到具体指令后执行监控操作,最终实现对整个电子通信电源的实时监控。在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中,所谓的监控对象,即是通信电源。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要利用RS型422接口,实现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连接,随之各功能模块依照程序,对各项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及整理,并实现数据的统一传输,继而通信平台接收数据信息。其后,通信平台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在参考实际情况后,发出合理的监控指令。在监控指令发出后,PC机应用程序作为执行机构,即刻接收监控指令,并执行相应的监控操作,随之实现对该系统的实时监控。

2智能化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技术规划

2.1多系统衔接技术

电子通信电源不仅依靠本身系统的连接,还要结合智能化系统和互联网技术,才能完成系统的智能化和实时监督。针对该系统出现多系统的问题,我们要义不容辞的采用Web技术。针对这种Web技术的应用,它是通过明确划分监控目标范围,然后对全部的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进行监控作业。探析Web技术应用的一大优点,它不仅能够使电子通信电源系统的监控范围被有效的扩大,而且能够减少监控对象被遗漏的问题。该技术还能根据设定的监控周期,生成监控数据与资料,进一步对它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将资料提交给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下一步研究。该资料作为重要的数据,管理人员以它为依据,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研究,从而判断该系统运行是否正常,做好排查,保证接下来工作能够平稳安全进行。

2.2多种电源监控的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电子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通信设备电源研发的数量和类型多种多样,正因它的多样化,人们对它有着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通信设备电源不能单独的只监控一个电子通信电源设备。相关人员必须选用一种智能化的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来降低运行的时间和成本,能够做到智能化的监控许多电源设备。为了能够达到以上的要求,选用SNMP技术是必要的。这种SNMP技术在许多的大型企业局域网中被普及运用。这种技术具有在网络串口下,将各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分区处置,实现网络化在线监控的优势。SNMP技术还具有处理突发情况的性能,如果通信电源设备不能正常的工作,它就可以监测是哪里出的问题以及运行的状态,并分析各种数据,包括参数系统的分析,锁定障碍点,修复系统状态的处理。

2.3相关技术的应用

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电源设备数量多,并且存着在部分分散的问题,这就需要采用电子计算机的技术,来对设备进行远程的监督与观察。为了能够达到以上的要求,选用Modem技术是必要的。Modem技术具有对距离无要求、适用性强的优势,因此,选用这种Modem技术,不仅能够使计算机与电源监控系统的连接,并且能够实现远程的监测与掌控。但是,Modem技术在运用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智能化电源监控系统的功率,如果系统的功率小,需要与串行的技术联合,选用计算机技术,使监控类型变得多样化。所以,Modem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根据实际监测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提高监测的效果,保障系统平稳的运行。

3发展趋势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灵活应用,就可进一步优化智能化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各项功能,并提升其应用成效。然而,在系统的实际运行中,尚且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系统所采用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电子通信电源运行相互作用,会受到后者多样化的影响。由此,针对多样化的电子通信电源,若存在设备类型、信号传输距离及强度无法统一的问题,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就难以灵活运用于智能化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之上。如此,对于广大科研技术人员而言,尚且需要致力于解决系统运行误差及入网监测大容量的问题。在我国大力发展互联网的背景下,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持续提升。通过灵活运用多种现代科学技术,可深度优化当前智能化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功能,从而大大提高其应用成效。通过观察智能化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发现,运用计算机技术时易受电子通信电源多样化的影响。一旦设备类型、信号传输距离和通信发射信号强度无法统一,计算机技术将难以灵活地运用于电子通信电源智能监控系统。为进一步扩大智能化电子通信电源的监控范围,保障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时效性及完整度,并解决入网监测大容量和系统运行误差的问题,广大科研技术人员需对其进行详细、深入地探索与研究。

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极大地丰富了电子通信电源设备,但是对电子通信电源监控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电子通信电源设备种类的逐渐增加和监控需求的愈发多样,需将Web技术、SNMP技术及Modem技术等各项先进技术灵活运用于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从而依托强大的技术优势,扩大电子通信电源设备的监控范围,提高系统监控智能化水平和时效性。受当前技术水平低等因素的限制,通信电源电源监控系统存在多系统链接时彼此难以兼容、系统完整性相对偏低等问题。因此,为实现电子通信电源智能监控系统的长远发展,需不断践行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沈浩,潘晓明,戴宁迎,等.分布式通信设备电源智能监控系统设计[J].工业设计,2017(9):116-118.

[2]钱量.基于智能化的电子通信电源监控系统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273-274.

[3]唐文翰.电子通信中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J].通讯世界,2017(13):288-289.

[4]胡岩松.通信综合监控系统的视频监控融合[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7):40.

[5]韩伟亮.电子通信工程中解决电子干扰问题的措施[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0):39-4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