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措施
​张佐邦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佐邦,. 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措施[J]. 历史研究进展,2025.1. DOI:10.12721/ccn.2025.157003.
摘要: 时空观念作为中学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感知,而且能通过这种感知深化对事件因果关系、历史连续性与变化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取关键要素,注重培育学生时空观念,让学生能够主动进入知识探究中,完成知识体系构建的同时,帮助他们建立历史整体发展观。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有效措施
DOI:10.12721/ccn.2025.157003
基金资助:

时空观念是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学习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这种能力。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缺乏对时间和空间关系的深刻理解而难以把握历史事件的全貌。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陷入对事实的简单记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历史的能力。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成为当前历史教育领域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意义

历史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记叙,更是对时间和空间中事件的综合解读。通过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能使学生将孤立的历史事实串联起来,厘清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连续性与断裂性。学生在拥有了时空观念后,能更深刻地理解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可以看到今天全球化的贸易模式的起源。还能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和维度分析历史事件,进而对历史产生独到的见解和评价。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石。

二、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措施

(一)布设演绎活动

角色扮演是增强学生感知体验的有效方法,是为学生创设第一视角的主要途径,也是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知识面广的特征,以教材为参照,结合学生表现欲强、个性特征鲜明等特点,布设演绎活动,吸引学生关注和参与的同时,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其中,站在特定角度和视角对相关人物、事件展开分析研究,从而获得更丰厚的学习感知。

以“秦统一中国”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一场生动的历史演绎活动。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提炼出关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秦始皇、李斯、王翦等,以及秦灭六国、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等重要事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和秦统一中国的重大意义。随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征、历史使命和时代背景,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二)利用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是地理位置的简单展示,更是对历史事件、文化扩散、政治变迁等多维度信息的空间呈现,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空间维度的直观认识。地图上的山脉、河流和城市位置等元素不仅定义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还影响了这些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结果。历史地图的教学应用,能让学生从视觉角度感受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的版图变化、文化交流的路径和战争的战略地点,从而深入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这种方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地理知识,更能通过空间的视角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内在逻辑的理解。

例如,在探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时,通过展示战国末期的地图,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相对大小,理解为何秦国能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优势。秦地处西部,能有效利用甘肃的天然屏障作为防御基地,同时,秦国控制的关中平原为其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供给,支撑起秦国对其他国家的军事扩张。教师可以指出长城的修建位置及其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的战略意义,通过展示长城的地理位置和沿线地形,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也是古代中国与北方民族交流的界线。通过地图,学生可以看到长城是如何根据地形进行修建的,从而分析其路线选择和历史演变,进而理解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此外,地图上的长城遗址分布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持续性与变迁。

(三)创设时空情境

历史人物、事件是在特定时空中发生的,与学生所处时代有较大差异,他们在感知时很容易产生矛盾点,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物的做法或者事件的发生。要想打破教学困境,化解学生的思维阻碍,帮助学生细致透彻地掌握历史知识以及相关事件的演变发展过程,教师不妨从情境创设的视角出发,对课堂展开有效规划设计。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崭新视角和多元渠道。多媒体资源是培育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媒介。历史教学实践中如果能够有效融合文本信息,以多媒体为载体,展现相关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形象、立体的时空情境,定能切准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进入真实可感的历史时空,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历史纪录片能够清晰直观地为学生展现历史事物的时空要素,它具有浓厚的知识性,其趣味性特征也异常显著,契合了学生的学习基础,也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以“三国鼎立”为例,这节课的内容在之前的语文教材中有所了解。为了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体验,教师以发问的形式启动课堂。“都说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是一个国家吗?还是三个国家?对于三国你有哪些了解?”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阐述。表达结束后,学生的感知欲求被激活,思维逐渐活跃起来。教师抓住有利教学时机,将电视剧中经典的环节或桥段剪辑拼凑在一起,以视频播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操作看似简单,但却能真正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结语

时空观念的培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也能助力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应积极采用布设演绎活动、利用历史地图、创设时空情境等多种方式,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情境体验,从而引导学生在感知历史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完整、准确的历史时空观念。

参考文献:

[1]林爱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J].教育界,2024,(23):38-40.

[2]林长元.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养策略[J].天津教育,2024,(21):108-11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