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甲状腺激素是人体各个器官生命活动及功能调节的一类重要激素,尤其对新生儿骨骼及脑智力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早产儿由于宫内发育不良或不成熟、提前分娩及疾病因素等原因,导致各脏器发育不成熟,易并发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代谢异常,其中以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TH)和低T3综合征多见[1]。低T3综合征也称为正常甲状腺疾病综合征,以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降低为主要表现,目前早产儿低T3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不明[2]。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低T3综合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胎龄组甲状腺激素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旨在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产儿847(300)例,其中男孩441例,女孩406例。纳入标准:出生胎龄28~36周,入院时日龄≤7d,未接受过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入院后行血清甲状腺功能检测。排除标准:母孕期甲状腺功能异常,促甲状腺激素(TSH)>20mIU/L,疑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器质性病变;合并严重先天性畸形、染色体异常。患儿家属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
847例早产儿在入院后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1.5mL,离心后取上清液低温保存待测。检测采用Sysmens公司生产的ADVIA CentaurXP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检测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指标包括T3、甲状腺素(T4)、TSH。
1.2.2 诊断及分组
将TSH<相应胎龄T3值的P10定义为低T3综合征。将847例早产儿中诊断为低T3综合征者纳入研究,并按胎龄分为28~32周组、32+1~34周组、34+1~36周组;不同胎龄组间再根据其病情危重程度分为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评定按照《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NCIS)》判定标准[3]。
1.3观察指标
847例早产低T3综合征;2)不同胎儿年龄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3)所有育龄组的重组、危险重组和非危险重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4)严重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作为软件组件。测量材料用x±s表示,并用t试验进行比较;计数数据显示在百分比表中,比χ2检查好。差异分析用于组间比较。混凝功能与危机严重性评估的关系采用皮尔森分析。p < 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847例早产儿低T3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分组
847例早产,T3的低死亡率为82 (9.68%)。(a)将82例T3综合征分为15例,每组28至32周,视胎儿年龄而定,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日龄(2.50 0.33)d . 26例,32+1-34周,其中15例为男孩,11例为女孩;平均日龄(2.34 0.21)d . 34+1-36周41例,其中24例为男孩,17例为女孩,平均日龄(2.52 0.37)d .不同的育龄组随后按严重性分组,28-32周组分为7例极为危险的重组,其中5例为女孩平均日龄(2.01 0.11)d-5例危险重组,包括3名男孩和2名女孩;平均日龄(2.06 0.15)d . 3不安全重组案例,其中1例为男孩,2例为女孩;平均每日年龄(2.12 0.17)d . 32+1至34周的群体分为8个极端危险的重组案例,其中5个为男孩,3个为女孩;平均日龄(2.19 0.18)d-9例危险重组,包括4名男孩和5名女孩;平均日龄(2.33 0.24)d-9例安全重组,包括6名男孩和3名女孩;平均每日年龄(2.45 0.29)d . 34+1至36周的群体分为9个极端危险的重组案件,其中6个为男孩,3个为女孩;平均日龄(2.51 0.30)d-15例危险结构调整,包括1 0名男孩和5名女孩;平均日龄(2.73 0.36)d-17例安全重组,其中男孩8例,女孩9例;平均日龄(2.81 0.42)d .比较不同胎儿年龄组和胎儿年龄组的极端危险、危险和非危险重组的一般数据,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显着(p > 0.05),而且具有可比性。
2.2不同胎龄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不同胎龄组T3、T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组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胎龄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x-±s)
2.3 28~32周极危险重组、危险重组和非危险重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比较
28~32周组血清T3和T4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包括极危险重组体、危险重组体和非危险重组体。(P0.05)。见表2。
表2 28~32周组中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x-±s)
2.4 32+1~34周组中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32+1~34周组血清T3和T4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 < 0.05)(P0.05)。见表3。
表3 32+1~34周组中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x-±s)
3 讨论
此时,身体释放各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损害内皮细胞,释放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并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最终 引 发 DIC,危 及新生儿 生 命[3]。DIC 是 新 生 儿 常 见 的 危 重 症 之 一,早期表现隐匿,在发生出血栓塞和休克时,已进 入 DIC晚 期,错过最佳治疗 时 间,致 死 率 极 高[4]。 目前临床诊断 DIC的指标包括PT、APTT 以及FIB 等,但在 DIC前期,部分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波动较小, 难以确诊。如何尽早诊断危重患儿凝血指标的异常, 对于诊断 DIC前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甲状腺功能与新生儿胎龄和体重等因素的关系,多提示甲状腺功能与出生胎龄和体重呈正相关[9-10]。本研究将诊断为低T3综合征的早产儿按胎龄分为28~32周组、32+1~34周组、34+1~36周组,发现不同胎龄组T3、T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胎龄越小,血清T3和T4水平越低,提示出生胎龄越小的早产儿罹患严重疾病的概率越高,越易出现低T3综合征表现,这类似于以往研究结果。动物实验发现,脓毒症新生大鼠疾病持续时间越长,其血清T3越低、T4也持续降低,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甲状腺滤泡上皮出现明显病理改变[11-12]。一项针对脓毒症合并低T3综合征的足月新生儿系统分析表明,早期血清T3水平越低,则感染持续时间越长[13-14]。NCIS评分法是临床常用的新生儿危重评分系统之一[15],通过观察新生儿多项生理指标包括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生化检查、早期胃肠道并发症等以评估病情,其准确性、敏感性高,现已成为国内统一的新生儿危重症评分法[16-17]。为分析不同胎龄低T3综合征早产儿的甲状腺激素浓度水平与疾病危重症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NCIS评分法将不同胎龄组间根据其病情危重程度分为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结果发现各胎龄组中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血清T3、T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病情越危重,血清T3和T4水平越低,表明甲状腺激素水平能提示疾病的严重性;且进一步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证实,血清T3、T4水平和疾病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P<0.05),即血清T3和T4水平越低,患儿病情越危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早产儿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与疾病危重程度密切相关,其血清T3和T4水平越低,病情越危重。临床工作中针对低T3综合征的危重症早产儿应特别关注其甲状腺功能,必要时进行早期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参考文献
[1]延新新,梁玉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研究新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0):1486-1488.
[2]何汝霜.探究双胎新生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孕期补充维生素A的关系[D].重庆医科大学,2019.
[3]庞瑜璐.早产儿补充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生化指标影响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