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符雪锋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符雪锋,. 中医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 当代中医药,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083.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2.06——2023.02期间就诊脑卒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经筛查符合实验统计要求均为肢体功能障碍病人。以“信封分组法”将对象分入常规组、实验组,每组25例。常规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增加应用中医针灸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病人经中医针灸康复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建议普及应用。
关键词: 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中医针灸效果
DOI:10.12721/ccn.2023.157083
基金资助:

脑卒中属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是指患者脑血管出现意外阻塞或破裂形成的急性脑损伤病症,体征表现为头晕、麻木、意识障碍等,随着疾病发展形成的脑组织损伤或坏死会导致患者对躯体功能的支配度降低,形成神经功能、运动功能障碍等。针对此病临床主张及时予以治疗,才能尽早控制住疾病防止恶化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倾向手术、药物治疗。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合并症,为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议仍以康复治疗为主,有利于促进脑卒中病人获得良好预后。近些年随着中医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中医针灸康复治疗应用备受青睐,以此减轻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表现良好[1]。基于此,本统计围绕中医针灸康复治疗效果展开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线性资料

选取50名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病人资料,作为2022年6月——2023年2月期间临床统计主体。所有患者以信封分组法分成常规组(25名)、实验组(25名),分别应用不同治疗手段,患者对统计内容知情同意,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资料递交伦理委员会全部通过。

常规组:男患13例、女患12例;年龄值50-85岁、平均值(64.27±5.35)岁;脑出血10例、脑梗死15例。实验组:男患14例、女患11例;年龄值51-86岁、平均值(63.05±5.42)岁;脑出血9例、脑梗死16例。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常规组:辅助患者做被动训练,从小关节开始活动训练然后逐渐过渡至大关节,鼓励并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规划日常训练项目和时间,评估其日常活动能力调整康复治疗进度,减轻康复压力,指导其洗漱、穿衣、进食。

实验组:首先体征其体位至仰卧位,做好取穴包括风市穴、肩髎穴、梁丘穴、阳陵泉穴、血海穴、臂臑穴、天井穴、阴陵泉穴,准备2寸毫针并做基本的消毒处理,在对应穴位上以九十度进针刺入,针刺深度1寸即可,经得气后通过平补平泻法进针,将毫针捻转(角度控制180°)、提插(深度控制0.5cm),针刺后每次运针间隔十分钟,单次运针时间应在半小时左右。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1.4统计

本次统计资料用SPSS20.0软件计算,用(x̄±s)(n %)表示,T值、X2值检验,数据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肢体运动功能评分

常规组:上肢运动功能(53.34±6.22)分、下肢运动功能(25.06±4.57)分;实验组:上肢运动功能(59.02±6.71)分、下肢运动功能(29.91±3.11)分。可见实验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更高,对比T=3.104、4.387,P<0.05。

2.2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前:常规组NIHSS(28.94±2.12)分。实验组NIHSS(29.03±2.08)分。可见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异,对比T=0.152,P>0.05。

治疗后:常规组NIHSS(21.88±4.03)分。实验组NIHSS(18.86±3.66)分。可见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对比T=2.774,P<0.05。

3.讨论

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不仅会影响躯体活动功能性,而且严重拉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此落实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情况,减轻患者因病产生的神经损伤影响,帮助病人尽早恢复健康生活。近些年随着中医理论基础的不断普及以及中医疗法的深入应用,针灸疗法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病人的治疗中一直应用效用良好,通过合理取穴并用毫针合理运针刺激穴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局部穴位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脏器循环功能并产生活血通络作用,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而且中医针灸康复治疗下脑卒中引发的神经损伤得以修复,刺激中枢神经释放神经肽、神经递质等,对缓解患者病情有积极作用,进而帮助患者提高运动能力,促使其尽早恢复健康生活[2-3]

结果可见,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更高、NIHSS评分更低,P<0.05。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李明露,邱玲,欧阳建彬,刘华,钟思羽,翟增兰.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国疗养医学,2023,32(03):254-257.

[2]郭士杰,张凌云.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1):109-112.

[3]雷建波. 观察现代康复治疗老年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J]. 当代医学,2021,27(12):175-17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