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急诊眩晕的临床观察
何春香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何春香,. 中医辨证治疗急诊眩晕的临床观察[J]. 当代中医药,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085.
摘要:
目的:分析急诊眩晕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院内收治的急诊眩晕患者内随机选择60例,依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即实验与对照,各组内人数均为30例。对照组内整体病患均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内整体病患均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眩晕时间以及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眩晕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患者出现眩晕的次数,提升疗效。
关键词: 中医辨证治疗急诊眩晕
DOI:10.12721/ccn.2023.157085
基金资助:

临床内心脑血管病较多,脑血管缺血性病变包含急诊眩晕,且该病诱发因素较多,患者脑部内会出现血流障碍,症状表现为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恶心呕吐、指物偏斜、耳鸣等[1]。机体因脑血管动脉供血不足诱发疾病,临床常对患者使用西药治疗,选择镇静剂、脱水剂、抗眩晕药物以及血管扩张药物,但疗效稍差[2]。随着中医不断发展,中医辨证治疗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广泛用于各种疾病治疗内[3]。因此,本文将分析急诊眩晕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数据,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院内收治的急诊眩晕患者内随机选择60例,依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即实验与对照,各组内人数均为30例。实验组年龄在18-70周岁,平均为(45.76±1.23)周岁,男15,女15,平均病程(4.32±1.22)h。对照组年龄在18-70周岁,平均为(45.98±1.21)周岁,男16,女14,平均病程(4.52±1.21)h。对两组资料分析,P>0.05。纳入标准:(1)知晓实验积极参与。(2)符合适应症。(3)确诊为急诊眩晕。排除标准:(1)存在禁忌证。(2)信息残缺。(3)拒绝实验。

1.2方法

对照组内整体病患均接受常规治疗:为患者补充体液,对患者实施脑血管扩张治疗,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采用盐酸苯海拉明药物治疗,以此实现止吐的效果,每次用药25mg,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追加药物。

实验组内整体病患均接受中医辨证治疗:(1)告知患者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其对负性情绪进行有效调节,避免加重病情。(2)对于存在肝阳上亢患者则可以多进食一些紫菜、海蜇,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等食物。血亏肾虚患者则可以进食山药、黑芝麻以及胡桃等食物,痰浊内阻患者则可以进食清热利湿,如薏苡仁、冬瓜等。(3)瘀血内阻患者需选择活血通络的药物,且肾精不足患者可以多进食一些填精补肾药物,血气亏虚患者则需将党参、人参添加进米粥内一同食用。(4)对患者神门、内分泌穴、交感穴进行操作,将王不留行籽放置在对应穴位,随后进行按摩,实现耳穴压豆治疗。(5)对于风火上扰患者则需使用天麻钩藤药物,药方内包含天麻、钩藤、夜交藤等药物。阴虚患者需采用枸杞子、熟地黄、山萸肉,痰浊阻型患者药方为天麻、清半夏、白术,肾精亏虚患者则使用鹿角胶、菟丝子、熟地黄、龟板胶等药物,每天服用1剂。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眩晕的临床效果、眩晕时间、眩晕次数。

对比两组干预效果,根据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估患者的症状,总分30分,分数与健康呈正比。

1.4统计和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 23.0分析,计数型指标则以例(n/%)表示,x2检验,计量型指标则选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t检验。P<0.05,则具有差异。

2 结果

2.1 眩晕时间与次数

实验组的眩晕时间以及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眩晕时间与次数(x̄±s)

image.png

2.2 临床效果 

对照组显效为10例,有效为12例,无效为8例,有效率为73.33%。实验组显效为15例,有效为14例,无效为1例,有效率为96.67%。实验组有效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51,P=0.0080)。

2.3症状评分

治疗前,实验组症状评分为(11.32±1.32)分,对照组症状评分为(11.43±2.11)分,对比X2为0.2421,P>0.05。治疗后,实验组症状评分为(25.43±3.21)分,对照组症状评分为(20.32±1.43)分,对比X2为7.9646,P<0.05。

3 讨论

眩晕作为一种常常出现的病症,主要是由于机体对空间定位出现障碍,从而形成的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此病症会涉及各个学科中,且这种病症几乎所有人的都会经历[4]。相关临床研究表明,眩晕症大多和脑动脉硬化、颈椎病和血黏度等因素有关,而以上因素均会影响基底动脉管腔,容易出现狭窄或痉挛,从而影响血流速度,使血流速度逐渐缓慢,使脑干前庭和小脑内出现缺血,最终引起眩晕[5]。随着当代人的压力逐渐增大,出现眩晕症的人数显著增多,导致人体大脑皮质对周围的环境反应发生失真的情况,进而产生旋转、眩晕等症状[6]。眩晕症作为临床常见的病变,西医认为眩晕症的发生因素主要为淋巴积水、内耳迷路积水,进而导致呕吐、失眠、心悸、眼震以及耳鸣等症状,且病情反复发作。症状较为轻微的患者,其会出现显著的头晕目眩症状。若患者病情严重,则无法站立、天旋地转,患者不能坐船、坐车,甚至部分患者还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耳鸣、胃肠道变化,甚至出现昏厥的情况,对患者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当前,临床治疗眩晕症主要是采取西医治疗,但其实际效果不佳。据统计,眩晕症目前在内科的发病率较高,约占5%,在耳鼻喉科约占15作用,可将眩晕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眩晕主要是因为当头部快速移动到某一个角度时,或者头位改变的时候,出现的眩晕和眼震。此类疾病的治疗一直是神经内科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大部分患者在临床上都是可以得到明确诊断的,在临床上主要选用的是保守药物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治疗时间比较长,导致治疗效果欠佳。从中医角度来看,需对患者进行辨证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因,实现对症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避免进入治疗误区。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可以对不同类型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对患者实现全身调理的目的,改善症状,减少眩晕次数,提升疗效。

综上所述,对急诊眩晕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患者出现眩晕的次数,提升疗效。

参考文献:

[1]蒋建强. 中医辩证治疗急诊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2022,51(01):19-20.

[2]皮尚明,冯程. 中医辨证治疗急诊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9):27-28.

[3]王玉娇,谢道俊,黄友发,杨言府. 中医辩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9):155-156.

[4]张士军.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在急诊眩晕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8):48.

[5]黃银弟. 中医辨证治疗急诊眩晕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165-166.

[6]秦建川,徐伟. 中医辩证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07):45-4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