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上肢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征,据统计一般人群中患病率为在3-8%的,随着近些年,手机、电脑的使用,患病率逐步增高[1]。所有能引起腕管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均可引起正中神经受压、缺血,进而导致正中神经分布区感觉异常、麻木及疼痛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大鱼际肌萎缩,严重者伴有拇指外展、对掌活动受限。目前临床上对于轻症可首选保守治疗,而对于严重者或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可选择手术治疗,关节镜技术手术和开放手术都可以用于治疗腕管综合征,每种手术方法均有优缺点[2]。Okutsu技术在关节镜辅助下,通过远侧腕横纹切口,将专用透明塑料管自腕横韧带近侧插入腕管,内镜插入塑料管观察正中神经、指屈肌腱、腕横韧带、掌浅弓及腕管内神经血管解剖变异情况,钩刀通过塑料管外尺侧伸到腕横韧带远侧缘,内镜监视下回拉钩刀切开尺侧腕横韧带,通过松解腕横韧带,减轻腕管内压力,达到治疗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目的[3]。本研究对我院接诊的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应用Okutsu技术治疗,旨在明确其疗效,以便指导以后临床工作,为临床医师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用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接诊的80例中重度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4];②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症;②腕关节有功能障碍史。对照组男女比例13:27,年龄29~68岁,平均(45.27±13.45)岁;患侧左18例,右22例;临床分型:中度19例,重度21例。观察组男女比例15:25,年龄31~67岁,平均(45.21±13.37)岁;患侧左16例,右24例;临床分型:中度22例,重度18例。两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应用开放性腕管松解术:①患者仰卧位,臂神经丛麻醉,患肢外展,上臂止血带消毒、包扎、固定,从手掌横纹沿大鱼际皮肤横纹外侧及远端切开约7cm的“S”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筋膜、核孔后,暴露腕部增生的横韧带。②手术者在直视下纵向切开腕横韧带,探查正中神经,术中若发现患者腕管正中神经轻度水肿,外膜增厚,滋养血管塌陷无血供,切开并释放腕横韧带约5分钟后滋养血管再灌注。③术后松开止血带,止血,冲洗,缝合,敷无菌敷料。
观察组给予应用Okutsu技术关节镜下腕横韧带切开术:①经1%利多卡因含1:1000肾上腺素局部麻醉和皮内麻醉后,让患者弯曲手指,同时针尖进入腕管,总注射量为10ml。正确注入腕管后,可立即看到手掌肿胀。②在腕部远端腕横线3cm处、掌长肌肌腱尺侧1cm处作皮肤横切口。切开皮肤后,将皮下组织与前臂筋膜层直接分离,沿筋膜层向远端分离。确定掌长肌腱后,从尺侧依次插入5.5mm~7.5mm的扩张棒,从皮肤切口到腕管出口处应插入6 ~ 7cm。③在外套管插入窥镜时,从皮肤切口处可观察皮下脂肪组织、前臂深筋膜、屈肌腱,通常在外套管尺侧可观察到无名指浅表屈肌腱和腕管横韧带横纤维。当内窥镜通过外管时,应始终与外管的纵轴对齐。④钩刀沿套管的外壳尺侧,钩刃向上垂直沿管壁,镜视下朝远方推进,距离不要偏离管壁,以免损伤组织。穿过腕管后,确认腕管横韧带的远端边缘,向上提起刀片钩住腕管横韧带远端,拉至近端,即可切断腕管横韧带,其远位端由于较厚需重复切2~3次。⑤术后松开止血带,止血,冲洗,缝合,用无菌敷料覆盖。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评价标准[5]:显效:患者无麻木,疼痛明显减轻;有效:患者感到中度麻木,疼痛减轻;无效:患者感到重度麻木,疼痛无缓解。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手术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③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选择波士顿腕管量表(BCTQ)对患者手部功能、症状进行评分,共19个项目,11个为症状评分,8个为功能评分,每项分值均为1~5分,分值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④观察患者是否发生手掌墩柱部痛、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2.2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x̄±s)
2.3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BQTC评分比较:术前,两组患者的功能和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BQTC评分(x̄±s,分)
2.4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n(%)]
3讨论
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腕管内压升高,正中神经在患者腕部受到一定程度的卡压,导致神经功能异常的疾病。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手指疼痛和麻木,随着病情加重,会导致大鱼际肌萎缩[6]。近年来由于电脑、手机的普及,以及营养过剩的问题,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临床对于大部分的轻度腕管综合征患者,首选保守治疗,可以采用减少活动,口服消炎药等保守治疗方案,缓解症状。如果患者病情严重或经保守治疗超过3个月效果不理想,建议手术治疗。治疗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中以切开腕横韧带,松解正中神经解除压迫为目的,形成了传统腕管松解术、 关节镜下腕横韧带切开术等术式[7]。
开放性腕管松解术治疗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视野开阔,可以直视切开腕管组织, 操作方便,但手术切口长,术后恢复较慢,切除术后有形成瘢痕,引起正中神经二次压迫可能[8]。传统腕管松解术手术切口在关节附近,跨越腕横纹,瘢痕会对关节活动造成不便,加之手术中的 神经损伤,术后易出现瘢痕痛、握力下降、手墩部痛 等情况。随着微创技术的革新,关节镜下腕横韧带切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该手术方法的显著特征是手术切口较小,于腕关节近端作长约1cm手术切口,且无需在腕掌部做切口,切口不通过腕部,对神经损伤较小,且避开了关节活动区,可以降低对握力的影响[9]。
目前国内外关于应用Okutsu技术的对比临床效果研究未见报道,其优势如下:①近端切口完全打开,腕横韧带周围组织清晰暴露,腕横韧带边缘和其他组织完全分离,剥离出手术通道[10]。②在通道内放置半开放式套管,保护正中神经,避免腕横韧带切开时的损伤,锁定手术的空间[11]。③微型推刀跟随内窥镜进入腕管,随时可以看到推刀的操作,减少盲目性,同时能够一次性将腕横韧带彻底切开,避免反复插入推刀带来的组织损伤。
本研究应用Okutsu技术关节镜下腕横韧带切开术与腕管开放松解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Okutsu技术关节镜下腕横韧带切开术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腕管开放松解手术治疗患者(82.50%),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腕管开放松解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腕管开放松解手术治疗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2.50%)显著低于腕管开放松解手术治疗患者(20.00%),功能和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腕管开放松解手术治疗患者。提示与腕管开放松解手术比较,Okutsu技术关节镜下腕横韧带切开术对中、重度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具有腕关节功能损伤小,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术后可以大幅度地改善手术相关指标,降低手术风险。
综上所述,应用Okutsu技术治疗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促进其术后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