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
杨恒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杨恒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J]. 哲学研究进展,2023.5. DOI:10.12721/ccn.2023.157265.
摘要:
作为表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论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的生成有外在的和内在的双重逻辑,其科学内涵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根本遵循是“六个必须坚持”。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实践要求
DOI:10.12721/ccn.2023.157265
基金资助: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命题。此后,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再次被重申。2022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正式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更加高频出现,逐渐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论题进入各界研究视野。作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我们有必要在学理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及其实践要求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的生成逻辑

任何重大理论命题的提出都有一定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亦不例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大理论命题的生成有其外在的逻辑和内在的这样双重的逻辑。

从外在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是从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命题中发展而来的。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召开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尚未正式提出,其意涵表达多寓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命题之中。党的十九大后,我们党逐渐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着重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它跟理论创新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在讲到马克思主义的论创新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不太提了,然后就剩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样一个命题了。

从内部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中分化而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命题的核心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内在的包含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中。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问题进一步凸显。为了强调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和中国化并列使用了。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的科学内涵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1]”这是在我们党的文件中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一命题首次在党的文件中出现,是在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会议使用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论述,这也是最早以相并列的方式来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向中国共产党与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论坛致贺信时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2]”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通过本土化和时代化的基本路径实现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中,本土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国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引领时代。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和时代化,具体到中国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时代特点的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的实践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时,提出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的方法论原则,这是我们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

“两个结合”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3]两个结合。“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中,前一个结合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由此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回答,得出科学认识,形成理论成果,指导中国实践。 第二个结合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六个必须坚持”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遵循。“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首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 要站稳人民立场、体现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确保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第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始终坚持自信自立。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定力、有主见,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四个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反对各种形式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第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在守正过程中创新,在创新基础上守正。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改善党的领导,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续写新篇章;第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第五,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要加强对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第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注释: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659.

[2]习近平向中国共产党与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论坛致贺信[N].经济日报,2022-07-29.

[3]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