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高中历史是一门在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课程,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重视。所以,在进行高中历史教育的时候,老师们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要更加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培养,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掌握,并建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价值观教育方法落后
历史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这就造成了学生们对历史学科的不够重视,没有在历史的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也就造成了老师们思想观念的落后、教育方式的落后。大多数的高中教师在课堂上都是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而学生则是在台下被动地接受。这种枯燥与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师生在课堂上不能产生共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总结来说,当今的教学方式已经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教育需要,所以,要以现实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群体的特征为依据,找到与当前形势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价值观教育意识淡薄
中国自古就注重历史,有句老话说得好,读书出智慧。高中历史虽然不能让学生对我国发展的各个阶段有详细的了解,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它可以满足教育的基本要求。当前,有些高校认为,历史在高考分数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所以他们对历史教育没有太多的关注。学生不应该在历史学习中花费太多的精力。历史教师的教育内容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分析和理解,而教科书中的历史事件对人们产生的精神影响及价值观导向的内容,教师却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一些老师被高考的压力所影响,在历史教学环节中,只要让同学们把考点都记下来,然后让批改老师给他们一个满意的分数就行了。这样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不能引导学生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必须重视高中历史在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一)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人文价值观教育
将价值观念教育融入高中历史课程,能提高高中历史课程的质量与效果。然而,价值教育必须立足于现实,并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相结合。联系现实可以看出,由于受到网络文化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的高中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较低,他们对历史价值观的认识也比较浅。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对历史学科的认知,以及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淡化历史学科的工具性,加强其思想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优秀历史材料的挖掘,对价值观念的培养,对价值观念的培养,实现了价值观念的全面渗透。例如,在上《古代政体的成熟期》这门课时,很多老师就会根据中国历史及政体的变迁,讲述隋炀帝的专制统治对隋、唐两代政体的影响。与隋炀帝的专制统治相联系的,是隋炀帝的享乐和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对于隋炀帝的生平,不少史书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既然如此,为什么古代的人们会反对这种无止境的享受?老师可以从农耕文明时期,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人口压力、帝王的表率作用等方面谈起,告诉学生们,在古代,人们提倡推崇节俭文化、反对奢侈的主要理由,同时,还可以对学生们进行勤俭节约的传统价值理念的教育,让他们成为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它能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并能培养他们的品德。
(二)打破教科书的桎梏,让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高中历史教科书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能对历史进程进行完整地描述。因此,很多学生都发现,他们很难了解历史,也很难从史实中获得知识。所以,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与历史以及现实中发生的事件相结合,通过互联网来收集与历史课本相关的图像和影像资料,尽可能地丰富并还原历史事件及人物,从而弥补那些太过简单和笼统的历史课本和资料所带来的缺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缩短学生与历史事件的关系,让他们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从中汲取经验,汲取经验,以现在为本,以未来为本,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例如,在我们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物质需求也在不断地得到满足。这就造成了一部分高中生没有节俭、节俭的优良品质,在生活、学习中盲目攀比,不健康的消费行为日趋严重。针对这一点,高中的历史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解汉景帝惜粮和隋文帝提倡节俭等有关的史实。此外,还可以通过讲解秦朝覆灭的原由,让学生明白秦始皇是如何放纵自己,放纵自己,最终走向灭亡的。通过正、反历史事件的对比,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心,促使他们进行自我反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自觉纠正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
(三)正确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教学之外,更需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进行培养。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候,老师们要更加注重对他们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他们的日常教育之中,让他们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地去追求真、善、美,让他们拥有积极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教师可以将历史人物的高尚人格、精神气节与优秀品质打造成榜样,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学习,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
比如,在高中历史课上,就涉及了人类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政治事件,社会制度等等。透过史学,可以让学生对古代与现代的政治体制与阶级的发展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并尊重不同区域的精神文化差异。
结语:从整体上看,高中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方面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创造出多种教学情境。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学习体验,并形成他们必须具备的核心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起到表率作用,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海波.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探讨[J].高中政史的(教学指导),2021(04):29-30.
[2]吴捷.基于历史核心价值观的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