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初探虚拟现实技术中风电仿真培训系统的应用
焦子桉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焦子桉,. 初探虚拟现实技术中风电仿真培训系统的应用[J]. 建模与系统仿真,2022.3. DOI:10.12721/ccn.2022.157022.
摘要:
我国风力发电规模不断扩大,人力已有不逮,同时人力匮乏也造成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下降,急需要更多的风电场专业人员来保证风电设备正常运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构建真实场景,并且能够将设备、场景按照元数据还原。这种培训突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任何学员登入到系统之中,都可以实时观察系统情况,可以实现多层次、多功能培训效果。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风电仿真系统应用
DOI:10.12721/ccn.2022.157022
基金资助:

引言

近年来,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巨大,远超历史其他时期,单纯的依托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石化能源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石化能源在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产生废气、烟尘污染环境。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被人们利用和开发。风能作为一种新能源,无污染、可再生,储量大,优点突出,因此我国不断加快风能开发和应用步伐,在2017年我国的风力发电量已经达到1.88亿千瓦。但是风能发电不同于活力发电或者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分布局域更广,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监管。然而几年来我国风力发电规模不断扩大,人力已有不逮,同时人力匮乏也造成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下降,急需要更多的风电场专业人员来保证风电设备正常运行。因此如何提升风电专业毕业生、经验欠缺的人员迅速成长为经验丰富,知识全面的专业人才成为了研究热点。

一、传统风电培训的困境

随着风电规模的不断扩大,想要快速的充实风电运维人才,仅通过传统的理论授课或者实地“师带徒”形式,人才培养周期长,知识面窄,影响了整个培训效果。目前风电培训的困境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1.1 培训资料平面化

传统的培训主要以文字、图片等形式为学员们展示风电场以及内部设备结构情况,但是风电内部结构本身比较复杂,记忆难度大,影响了培训效果。同时单纯的应用文字和图片,内容过于平面化,很多知识点无法清晰展示,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新鲜感较低,导致培训效果差。

1.2 成本投入大

如果想要提升培训效果,传统的方式必须要建立真实模型或者采购退役或者损害的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维护这些设备,同时还要保证学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培训投入较大。

1.3 培训空间有限培训覆盖面小

因为现场培训所占空间有限,每次可供培训的学员数量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学员的培训数量达不到市场需求,培训与市场衔接性差。同时如果进入风电发力现场,还需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天气恶劣时,无法开展。

经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清晰地指导,传统的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效果差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利用新技术,提升培训效果迫在眉睫,而虚拟现实技恰恰能够满足这一需求,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仿真的风力发电场景,为学员提供沉浸式体验,继而达到培训目的。

二、风电仿真培训系统建设需求

搭建风电仿真培训系统必须要了解需求,根据需求搭建风电仿真系统,风电仿真系统的建设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贴近真实的风电场景

从资料获取方面,要来源于真实的风电场景,基于真实数据构建模型。而且从风力发电组模型原型、运行数据、控制系统、设备布局以及相应故障判断分析、都要根据实际项目建设。同时在运行方面,要保证设备具备各种操作,例如暂停、启动、运行、转换等功能,继而达到最佳的仿真精度。

2.2 内部结构清晰原理明白

系统建立了从风能到机械能再到电能的整个过程的所有模型。根据实际风电场,利用3D建模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风电虚拟场景,生动地再现了风电场的真实环境。同时,在风电虚拟仿真系统中,可以从多个方向显示复杂设备的内部结构,并深入解释其工作原理,从而对学员进行培训。

2.3 数据交互

根据现代的可穿戴的虚拟仿真设备,让学员能够和仿真环境内的设备进行互动,继而实现交互效果,提升学员的实操经验。因此外部链接设备和内部仿真系统的实时交互,也是其主要虚拟仿真系统模块之一。

2.4 漫游模式

人机界面是建立良好的观察、浏览的界面,通过漫游功能,学员可以快速的了解风力发电系统的布局,了解各个模块是如何相互衔接的,继而能够快速的找到故障所在模块,继而更好的达到培训效果。

三、虚拟现实技术仿真培训系统设计应用

3.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首先要明确仿真培训系统并不是单纯的展现虚拟系统,是一个培训和教学的系统平台。因此设计系统时,要实现三维场景、功能模拟、远程监控以及维护模拟一体化,通过漫游功能和交互系统来实现沉浸式体验。

在该系统中,学员可以自由漫游整个风电场,同时他们可以使用鼠标自由选择和旋转风力涡轮机设备,例如内部发电机结构物、叶片情况等,了解主要设备的拆卸、维修和保养,并可以进行远程监控,不同操作模式的仿真实验等。

3.2 虚拟显示仿真系统的模型构建

想要达到真实场景,首先一点是建立风电组模型以及其他的场景模型,利用3Dmax软件构建风电机组的三维模型,如叶片模型、发电机模型、变速性模型以及控制系统模型。3D模型的构建不仅仅是要完成形体构建,而是完全按照模型的零件组成、尺寸和配合关系进行构建。在该平台上,开发了维护库,工程图库,故障库,拆卸库,维修库,工具库和原理库。

3.3 虚拟仿真系统的场景优化

模型导出:将3D Max中的模型导出为FBX格式的文件,然后将FBX文件导入到统一3D系统中。根据实际风电场场景,调整这些模型的地理坐标,大小和方向。同时,为了使系统场景更明亮,更逼真,我们需要做一些工作,例如模型渲染,光照设置,场景调整等。该模型与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链接,实现信息交互,使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监控风机的运行状态和参数信息。

由于风力发电机设备数量众多,如果在场景中的任何时间使用高精度显示,将会增加统一的负担。因此,为了优化整体性能并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流畅,系统采用了相机分级距离消除技术。该技术识别小物体的高度,然后根据与主摄像机的距离确定是否显示。在该系统中,通过使用lod group组件设置LOD级别和风扇设备的相应型号,让模型具有最高的准确性。同时,为了使视觉效果更好,我们需要设置LOD精度偏移值以使过渡更加平滑。最后,根据照相机与风扇之间的距离改变透明度值,以控制机舱中设备的显示。

3.4 漫游功能的应用

场景漫游功能是虚拟现实培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系统之中,利用外部衔接设备,如键盘的方向键即可实现虚拟人物漫游整个风电系统,整个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专业知识,就可以完成对整个风电厂的漫游。

同时在漫游过程中,如果学员对某一设备或者模块感兴趣,就需要对该模型进行放大或者功能操作,此时可以学员点击该设备,设备会弹出图片,学员可以通过图片的学习了解设备 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为了能更好的实现人机交互,学员可以滑动鼠标滚轮控制图片大小。设定图片放大缩小的范围,利用unity中的API函数 实现滚轮对图片放大或缩小的实时控制,当向后 滚动时,缩小图片,直到最小设定值;当向前滚动时,放大图片,直到最大设定值。

结束语

根据全文的论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构建真实场景,并且能够将设备、场景按照元数据还原。

2)虚拟现实技术培训突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任何学员登入到系统之中,都可以实时观察系统情况;

3)虚拟现实技术利用漫游功能、三维模型、场景优化等功能,可以实现多层次、多功能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琪琪, 孙建平.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风电仿真培训系统[J].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8, 34(09):77-82.

[2] 周琪琪.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风电仿真系统[D].  2019.

[3] 王小坡, 董泽, 白国梁,等. 虚拟现实技术在风力发电机组检修中的应用[J]. 山东电力技术, 2018, 45(09):50-5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