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发病率,常伴有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易对患儿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影响[1]。以往,对于该症状患儿多采取机械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但因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属于特殊群体,体质较弱,易损伤肺组织,不利于疾病预后。所以,本次研究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取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固尔苏联合治疗,并分析其疗效,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对象为本院收治的3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将36例患儿以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8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9:9,出生胎龄为30~41周,平均为(36.12±1.31)周;实验组男女比例为10:8、,出生胎龄为30~42周,平均为(36.09±1.28)周。对比两组性别和胎龄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根据患儿选取适宜硅胶鼻塞,设置参数,血氧饱和度88~93%、氧流量6~8 L/min、吸入氧浓度35~50%、呼气末正压通气5~6 cmH2O。后期以血气分析动态为依据,调整FiO2、PEEP,并加强患儿保暖措施,给予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固尔苏联合治疗。药物由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注册证号H20080429。先预热固尔苏,采用LISA技术给药,剂量为200mg/kg。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疗效率,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呼吸道症状全部消失,经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清晰为显效;呼吸困难症状和血气指标均有所缓解,经X线检查,异常阴影好转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疗效率对比
对照组疗效率为72.22%,其中7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实验组疗效率为94.44%,其中10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两组比较结果为(x2=17.771,p=0.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被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生后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患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含有多种磷脂、特异性蛋白质成分,能够减少肺泡表面张力,改善患儿换气功能,抑制肺泡萎缩,提高血氧含量[2]。局数据显示,将肺表面活性物质和通气治疗相结合,才有助于肺部吸收药物,从而达到疗效。
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通过维持呼气末肺泡正压,保证肺部舒张性,从而提高患儿呼吸驱动力,维持胸廓稳定,使患儿自主呼吸[3]。同时,还能加快肺泡内药物吸收,使肺泡维持在扩张状态,从而提高肺表面活性物质,改善血气指标、缺氧症状。固尔苏为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既能减少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缩,增加肺回缩力;又能调节肺泡张力,稳定肺泡内压,维持肺顺应性。将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固尔苏联合治疗,能使疗效发挥最大化,既能改善肺顺应性,提高呼吸道免疫、防御功能,又能及时清除肺液,改善呼吸功能[4]。本次探究显示,实验组疗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可知,将固尔苏与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联用,能有效改善缺氧或者酸中毒导致的机体损伤,对于疾病痊愈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通过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固尔苏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疗效,抑制病情恶化。
参考文献
[1]宋伟帮. 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 031(011):1660-1662.
[2]龙瑞银, 谭晓坤, 柏顺竹,等.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 医药前沿, 2018, 8(034):208-209.
[3]才中秋. 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估[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 031(006):878-880.
[4]梁伟怡, 戴怡蘅. 经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效果分析[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8, 009(003):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