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观察
王均凤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均凤,.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儿科杂志,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8049.
摘要: 大多数新生儿黄疸在出现之后都会自行消退,然而由于受到胆红素毒性所造成的影响,病情程度严重者,会使中枢神经受到一定的损伤,进而对智力和运动的发育造成影响,所以对该类新生儿在治疗期间实施积极护理干预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研究黄疸新生儿在治疗期间接受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综合护理;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
DOI:10.12721/ccn.2022.158049
基金资助:

新生儿黄疸,指的是新生儿时期胆红素代谢异常,超出人体代谢能力所致体内胆红素水平增高、皮肤黄染、巩膜黄染、其他脏器黄染等。临床方面主要分成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前者的发生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有关,后者的出现与胆红素代谢特点存在联系。临床表现: 皮肤黄染、黏膜黄染、巩膜黄染、嗜睡、拒奶等。研究近年来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综合性护理干预、一般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9年01月~2020年01月进行救治的黄疸新生儿80例,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黄疸发生时间1~6h,平均(1.4±0.3)h;男22例,女14例;日龄1~7天,平均(1.8±0.5)天;早产4例,足月产20例;自然分娩10例,剖宫产6例;胎龄34~42周,平均(39.4±1.5)周;观察组黄疸发生时间1~8h,平均(1.6±0.4)h;男22例,女18例;日龄1~7天,平均(1.5±0.4)天;早产11例,足月产22例;自然分娩10例,剖宫产8例;胎龄34~43周,平均(39.7±1.6)周。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救治期间实施常规新生儿科护理;观察组救治期间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①护理人员在新生儿出生的1天之内需要指导家长,根据天气的实际变化情况,对新生儿进行适当的太阳照射,每次照射的持续时间要控制在30min左右;②对新生儿的初次胎便排出时间进行密切观察,如果在出生后的1d内仍然没有观察到大便,或在2d以上胎便仍然没有转黄,则需要对患儿的肛门进行适当的按摩,但动作要保证轻柔,或在患儿肛门3~4cm之间的位置置入适量液状石蜡,如果通过上述方法进行干预仍然无效,可以采取开塞露塞肛的方式进行处理;③对新生儿每天的喂奶和喂水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如果母乳量不足,则可以适当应用配方奶,同时需要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正确方式,帮助其掌握对新生儿脐部和臀部进行护理的正确方法;④为家属发放健康教育相关资料,并放置床头提示卡,进一步加强多样化健康教育;待胎儿出生后需要给予抚触护理,并对产妇进行全面的指导。

1.3 观察指标

①黄疸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总时间;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③护理干预前后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水平;④家长对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

1.4 满意度评价标准

在新生儿黄疸治疗结束出院当天,对护理家长满意度情况通过不记名打分分卷的形式进行调查,100分为满分。>80分为满意,60分~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8.0软件处理所得相关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黄疸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总时间

对照组黄疸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总时间分别为(5.81±1.24)d和(10.61±2.75)d,观察组分别为(3.02±0.56)d和(7.39±1.50)d,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仅有1例(2.8%)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6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干预前后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水平

护理后两组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护理前,组内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家长对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

满意度数据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满意度数据统计结果[例(%)]


截图1741680917.png注: 与对照组比较,①χ2= 4.47,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症状,也被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出生后 1 周内发生。如未予及时治疗,血清胆红素重度升高,能够使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导致胆红素脑病,引发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对患儿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虽然部分患儿无需临床治疗即可自愈,但是仍然有大部分患儿应当予以及时治疗才可恢复。由于新生儿自身机体原因,极易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不适,引发不良反应。生理性黄疸主要由新生儿自身机体血清胆红素指标较高导致,以往研究提示,新生儿肠道胎便血清胆红素较高,可达 80 mg/100 ml,一旦该指标有所异常必然会提升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指标引发黄疸。 再加上新生儿肠道的正常菌群还尚未发育完善,因此也在一定层面影响了胆红素转化至尿胆原及粪胆原。尤其在新生儿体感饥饿时,更会降低胆汁分泌量,形成黄疸。以黄疸形成原因为参照应当力保新生儿能量充足,促进形成正常菌群适当胆红素吸收有效减少。在临床常用的蓝光照射治疗及药物治疗过程中,蓝光治疗至关重要,运用直接照射或间接照射方法,可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药物治疗能够增强患儿的 Y蛋白含量,增加游离胆红素的结合,降低核黄疸发生率,并有效减少肠肝循环,增强利胆效果。

在新生儿黄疸治疗时,予以早期临床护理干预,能够全面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并对该病病发率有效降低同时有力控制该病。本研究提示,对新生儿黄疸行早期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治疗并恢复新生儿健康,对于新生儿黄疽患儿而言,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儿血液循环,改善患儿胃肠道蠕动,增加胰岛素分泌量,促进患儿胃肠道激素的释放,综合提升患儿的新陈代谢水平。新生儿在出生之后的早期阶段,适当接受母乳喂养,并给予充足的混合喂养,不仅可以有效预防低血糖症状的出现,同时还可以使肠蠕动速度加快,对胎便的排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血清胆红素水平在短时间内降低,进而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此外,在早期阶段对新生儿实施抚触和游泳等干预,同样能够对黄疸的消退产生有效的帮助。

总之,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充分说明,黄疸新生儿在治疗期间接受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缩短病情控制时间,但幅度降低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水平,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巍,赵丹,曾春,等.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6):156-158.

[2]高子莹.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154-156.

[3]李静.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5):131-131.

[4]邓冬梅.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3):109-11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