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综合实践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宋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宋艳,.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综合实践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 哲学研究进展,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298.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综合性学科,语文教育在小学高年级的综合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品格的途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当代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也需要在语文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落实。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语文综合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OI:10.12721/ccn.2023.157298
基金资助:本文为安顺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研究》成果论文。

前言

在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中,通过语文教育的方式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教育能够通过阅读文本、写作表达、诗词鉴赏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德追求和情感关怀,进而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本文将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的教学资源和方法,结合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课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途径与策略,以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祖国、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柱,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在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其具备正确的道德选择和判断力。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经典文本,了解优秀的人物形象和正面的道德观念,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等,是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的重要表现。在语文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等方式来感受这些价值观的内涵,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中国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传统诗词等,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和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二、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

(一)阅读相关文本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课程中,可以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经典文本进行阅读。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堂讨论、阅读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将所读内容与自身现实生活相联系,理解其实践意义。

(二)作文与情感体验的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可以设置作文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一篇有关道德、爱国精神、友善合作等方面的作文。通过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和情感表达的方式,深入理解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诗词鉴赏与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通过诗词鉴赏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领略中国古代经典诗词中蕴含的深刻道德观念和情感体验,通过欣赏和理解诗词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并使其在诗词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辉,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理解力。

三、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中的教学策略

(一) 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对于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要,创造多样化、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游戏、小组合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性。设计和组织实践性的任务和项目,使学生能够亲身实践和应用所学知识。例如,安排社区服务活动、校园实地考察、实验和实物操作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学习,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兴趣。建立一套明确的奖励机制,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和进步。可以设立学习成绩奖励、学习进步奖、优秀实践项目奖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教师可以设计小组竞赛、集体项目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帮助和支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地反馈和肯定,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表扬、写在作业上的鼓励语句、奖状等方式,给予学生正面的肯定和激励。在课堂中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满笑声和温暖。教师可以运用幽默、趣味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二)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是综合实践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通过讨论、问答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问题。例如,什么是真善美?如何理解公平正义?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通过讲述道德故事和分析道德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情境下的道德选择和判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面对道德困境,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选取与社会热点话题相关的议题,例如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公民责任等,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讨论和研究。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尊重和包容的价值观念,在课堂中树立一个相互尊重、理解和关爱的氛围。通过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宽容度。

(三)利用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利用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选择与核心价值观相关的主题或议题。例如,开展环保志愿服务、参观纪念馆或博物馆、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分享。鼓励他们讨论和思考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感受到的情绪以及与核心价值观相关的观察和体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内化核心价值观,并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根据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制定个人或集体的行动计划。让他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贯彻核心价值观,例如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节约用水用电等。通过实际行动,学生可以逐渐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除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区或公益组织的志愿者活动。这样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和需求,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进一步巩固和内化核心价值观。

总结

总之,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有机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和体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有志青少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2]张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解读[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