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肿瘤是当今临床中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诊疗中常用的方法包含了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手段,其中手术和化疗是最为常见的方式,但无论那种治疗方式,都离不开药物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做好消化道肿瘤药物研发十分必要,这里对相关研究工作要点做了深入的分析。
一、消化道肿瘤概述
1、消化道肿瘤类型
消化道肿瘤有很多种,临床上常见的根据发病部位分为以下几种:首先、食管癌,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其次,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主要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再次,阑尾黏液腺癌,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疾病,症状与阑尾炎类似因此容易误诊。最后,结直肠癌,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肠梗阻等症状,可以行肠镜检查明确诊断。
2、消化道肿瘤的特点
消化道肿瘤的主要特点表现出肿瘤生长、发展速度比较快,会出现全身的扩散和转移。消化道肿瘤细胞扩散和转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第一、局部的扩散、转移;第二、血管通过血液的扩散和转移;第三、通过淋巴管、淋巴液全身的循环出现的转移。
二、消化道肿瘤药物的研究现状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恶性肿瘤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凋亡的诱导、血管生成以及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等各种基本过程正在被逐步阐明。以一些与肿瘤细胞分化增殖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酶作为药物筛选靶点,发现高效、特异性强的新型消化道肿瘤药物成为研发的重点。
从临床研究的数量来看,消化道肿瘤药物的研发已经超过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抗感染、内分泌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居于首位。从I~Ⅳ期临床研究的数量上看,消化系统肿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乳腺肿瘤、淋巴瘤、肺肿瘤的药物研究数量最多,这与全球各类肿瘤的发病率大体吻合。从临床研究阶段来看,目前Ⅰ期临床研究的数量和Ⅱ期临床研究的大体相当。不过,由于Ⅰ期临床研究成果无法全部进入Ⅱ期临床研究,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一定时期内,消化道肿瘤药物Ⅱ期临床研究的数量将有所减少。总体来看,进入Ⅲ期的临床研究较少。在已进行的临床研究中,涉及消化系统肿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乳腺肿瘤、淋巴瘤的临床研究数量较多。从开展消化道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的地区来看,美国是全球开展数量最多、涉及类别最广的国家。除此之外,开展消化道肿瘤药物临床研究较多的国家/地区为欧洲、中国和日本等。
从临床研究的药物类别来看,小分子类药物较多。其中,小分子靶向治疗已凭其特异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强,患者耐受性较好,毒副反应相对于细胞毒药物较低等特点,成为消化道肿瘤药物研究的重点。此外,单抗靶向药物是利用单抗对肿瘤表面相关抗原或特定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把药物直接导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对循环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毒性,在目前的消化道肿瘤药物研究中也占有一定的数量。从上市的消化道肿瘤药物来看,已研制成功多种抗肿瘤靶向药物,包括抗体药物和小分子靶向药物。其中,单一激酶靶点的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类药物是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类药物临床应用最早、最成功的例子,包括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Imatinibmesylate)、吉非替尼(Geftinib、Iressa)、厄洛替尼(Erlotinib、Tarceva)等;多靶点抗肿瘤的小分子化合物类药物包括索拉非尼(Sorafenib、Nexavar)、舒尼替尼(Sunitinib、Sutent)、范得它尼(Vandetanib、Zactima)、拉帕替尼(Lapatinib、Tykerb)等。
三、消化道肿瘤药物的研究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分子肿瘤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的飞速发展的同时,生物工程、基因工程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给药物生产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近年来,伴随着消化道肿瘤化疗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药物提取技术的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融入到药物合成提取中,许多新的靶点和相应的消化道肿瘤药物不断被研究出来,并且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正聊种,为消化道肿瘤药物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从当前消化道肿瘤药物的研究进行分析,主要方向包含了分子靶向药物、生物标志药物等。
1、分子靶向药物
分子靶向药物是消化道肿瘤临床诊疗中最为常见的药物之一,也是目前主要药物,其应用是针对肿瘤异常信号通路进行的,有着毒性低、副作用小、选择性高、治疗效果良好的特点,另外在众多的肿瘤药物中属于低成本药物之一。根据当前有关工作实践证明,这种药物在长期坚持服用之下,副作用比较小且能够让消化道肿瘤逐渐好转,改变为慢性病。在当前医疗工作中,常见的消化道肿瘤药物有数十种,且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在恶性肿瘤、消化道癌临床治疗中,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仍然受到业界的重视和关注,并且按照研究方向和生产来源将其分为抗体靶向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等。
2、生物标志物
随着生物工程事业的兴起,生物标志药物不断涌现,这种药物主要指的是可供客观测定、评价以及特殊生化特征的药物,是通过对患者机体状况进行优化和控制的生物技术药物。消化道肿瘤最为突出的标志就是恶性肿瘤发生和增值的时候,肿瘤细胞基因发生了扩大,分泌物对机体带来负面的影响,另外肿瘤反应出现了异常乃至升高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出蛋白质、激素、酶和癌基因等物质指标增加。近年来,随着各类抗肿瘤药物的出现和长期服用,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耐药性问题不断涌现,由此促使了生物标志物药物的出现和研究力度的不断深入。目前,常见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含了基因表达谱、基因单核酸酐多态性、培美曲塞、白细胞减少发生率等相关性。
3、肿瘤治疗性疫苗
目前,疫苗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我国更是如此。在当前消化道肿瘤治疗中,除了常规药物之外,疫苗技术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各种肿瘤疫苗的研发力度不断增加,其中常见的有基因治疗、抗肿瘤中药等,其中最为常见和研究力度最深的便是治疗性疫苗。自从2010年4月开始,美国相关部门批准收个癌症治疗疫苗之后,疫苗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
三、结束语
总之,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各类药物的研发力度也在不断的深入,消化道肿瘤药物也迎来了研发的黄金期,为消化道肿瘤疾病的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当前消化道肿瘤药物研发中,主要以分子靶向药物、生物标志物和疫苗为主,通过这些技术的研发,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药物方向,降低了药物毒副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辛影,柳影.消化道肿瘤患者口服消化道肿瘤药物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105):2.
[2]李金斌,张艳秀.某院消化道肿瘤外科病区用药情况分析[J].肿瘤药学,2021,11(5):5.
[3]刘颖,马旭,吴海伟,等.消化道肿瘤药物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6,5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