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几年来我国的医疗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临床中对于疾病的认知以及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其主要目的是对疾病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为患者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在检验工作中实施有效的方式能够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1]。通过研究发现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已经运用于饮用水、医疗用品以及食品的检测中,并且在临床疾病诊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最近几年来,由于社会越来越关注微生物和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所以临床中也加强了对微生物的关注度。在以往的微生物检验中主要包含了血清学试验、病原菌分离培养以及染色镜检等,然而由于以上检验方式存在步骤繁琐、检验周期长以及时效性不佳等因素,并且在检验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医学的检验中主要包含了免疫学临床、血清学检验形态学、临床生化检验、检验寄生虫学、微生物检验。在21世纪中生命科学的时代的代表就是分子生物学,在最近几年来的发展中,分子生物学基因诊断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尤其是在遗传学以及医学等领域,该项技术进一步推动着细胞水平逐渐向着分子水平、基因水平进行发展,因此逐渐出现了分子微生物学,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微生物的认知,从了解其外部结构逐渐向内部基因进行分析,因此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也逐渐由生化免疫方法逐渐向基因水平检测方向发展。随着医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能够为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经研究后支持可实施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检验,能够进一步提升医学检验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2-3]。在目前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实施生物科学技术进行医学检查,为医学的进步提供了动力,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使得生物科学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地运用,在目前微生物的检验工作中受到高度重视,因此也进一步促进了生物检验技术水平的提升[4-5]。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观察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效果,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我院2021.9-2022.9中筛选了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并且采取了两份检验样本实施不同的检验方法进行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在此次研究中一共有35例男性患者以及25例女性患者,所选患者的年龄范围(23-60)岁,平均年龄为(41.46±10.34)岁。本次研究所选的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研究的开展在经本院伦理委员审核通过后开展,患者资料均符合研究要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的样本均实施逆转录PCR方法进行检验。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的样本均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进行检验。最后需要对两组患者的检验阳性率以及满意度进行对比。
1.3观察标准
本次研究需要对两组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阳性率以及检验满意度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4.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
2结果
2.1两组病原微生物阳性率对比
在通过研究数据对比后发现,观察组的病原微生物检验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在对比后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病原微生物阳性率对比(n,%)
2.2两组病原微生物满意计算率对比
经数据研究之后,观察组的病原微生物满意计算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在比对之后有明显的差距(P<0.05)见表2。
表2两组病原微生物满意计算率对比(n,%)
3讨论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生命科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性的阶段,在目前的阶段中大多数以生物学技术为主,通过该项技术逐渐打开生命科学的大门。由于临床中对生物学技术的认知不断提升,所以应用生物学技术的几率也就越来越高,在通过临床不断运用和研究中,促进了现代医学从以往的细胞学水平逐渐向着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方向发展,并且在不断的发挥中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也就是此次研究分析的分子微生物学。分子微生物学在这医疗领域的广泛运用和发展之后,人类对细菌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从对其外在的结构的探索,到对其自身的遗传机制的探索,从而推动了微生物的生物学从生物的免疫进化到了基因的进化。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被大量地用于临床病理微生物的检测,并且改进了以前的检测方法中的缺陷,达到了准确、有效和快速的检测目标,对于临床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子生物学技术属于基础性技术学科的一种,并且该学能够是一定针对脱氧核糖核酸以及核糖核酸进行研究的主要技术,并且该技术还能够对生物大分子核酸以及相关的蛋白质功能、结构、联系等进行深入的研究。检验医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科学,在医院中临床检验工作主要是为了对人体的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价[6]。在对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实施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检验,是一种新兴的检查方式,并且通过实施分子生物学技术,还能够对病原微生物的检验范围进行扩大,并且对于微生物的检验准确率也得到了提升,通过临床实践研究中在冰云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检验准确率较为明显,并且受到了临床医学的重点关注[7-8]。由于人们的饮食习惯、熬夜、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了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就造成了人们的医疗需求越来越高,检验科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对检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本文中对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生物科技方面,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项非常普遍的技术,它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将 DNA从离体的酶催化到 DNA的脱氧核糖核酸,然后通过延长、退火、变性等反应来完成 DNA的快速复制。与常规的 PCR相比, PCR技术在三方面的优越性:一是灵敏度高,灵敏度高;第二,特异性高,能够精确地检出细菌种类;第三,操作方法比较简便,对细菌进行检测,仅用1~2小时即可进行,大大加快了细菌的检测。PCR技术在检测常用的致病细菌时,准确率高,检测速度快,对病原体的检测有着很大的帮助。经验证, PCR的作用机理与 DNA自然复制相似,一次重复的步骤如下:1) DNA降解:在93~95摄氏度时, DNA分子分裂为单分子;(2)在适当的高温条件下,将该引物与 DNA模板中特定的 DNA片段进行了配对;(3)延长: TaqDNADNA的聚合酶在72摄氏度时,以引子3的端点为起点, dNTP为底物,以碱基的互补对的原理,形成模板 DNA的 DNA,形成一个新的互补性。30个循环后,目标基因将会扩大100万倍。
医学检验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技术,在医院检验科工作中,其工作目标是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检测手段和设备的不断拓展,新的检测项目和技术也随之涌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其中,在检验医学领域,分子生物学的产生,极大地改变了它的性质,同时也提高了整个检验医学的水平,从细胞层面到分子层面[9]。目前我国的生命科学技术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生物学技术是目前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并且也是生命科学进步的一种表现。随着生物科技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学领域正在逐步从传统的细胞基因、分子层次向细胞层次转化,从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学科——分子生物学[10]。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人们对微生物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从微生物的外表结构,到微生物的遗传结构,再到微生物的遗传结构,微生物的检测也从生化免疫的角度,发展到了基因层面。分子生物学技术以生物大分子的功能、结构、合成等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已不再局限于生物生理、外部形态,而是对病原微生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多重 PCR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检测技术,它是对常规 PCR技术的一种改良。它是在相同的 PCR管中添加不同种类的致病细菌的特异性引物来进行高效的扩增。近年来,多重 PCR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检测。各种研究表明,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使病原体微生物得到更广泛的检测,而且检测的准确率也更高,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切实可行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手段。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除了用于临床的细菌检测之外,还在农业、食品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病原微生物检验,大大改进了传统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许多缺陷,使其在临床上的工作精度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检测的效率。还有一些研究指出,生物传感器、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芯片等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技术。此外,这种检测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具有高效、方便、优点和实用性。
而将检测技术和分子诊断技术相融合,从而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也就是目前临床中常说的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在工业生产、海洋探测、宇宙开发、医学诊断、环境保护以及生物工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该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临床中微生物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高精度生物传感技术的出现,为病原体的诊断和检测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生物传感技术是生物技术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的运用能够进一步促进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展,属于新型技术的一种,生物芯片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人们的综合素质水平要求较高。物芯片技术是高通量检测技术的一种,其中主要涉及到了组织芯片、蛋白质芯片、芯片实验室等,在以上几种技术中只有基因芯片技术运用最为广泛。基因芯片,也就是 DNA芯片、 DNA阵列、寡核苷酸芯片,它是一种特殊的寡核苷酸芯片,它是一种有规则地排列在载体上,然后根据碱基配对的原则,将其与被测样品进行配对,然后通过共焦式荧光探测器,将芯片进行扫描,并与电脑进行匹配,从而快速获取到需要的数据。由于其具有高度多样化、并行化、微型化、自动化等特点,在疾病诊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以在一块晶片上,对各种病原体进行快速的检测,所需的样本数量少,所需的试剂数量少,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在对生命科学中比较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种技术具有变性、延伸以及退火等几个反应组,能够与体外的酶仪器促进DNA的片段合成,由以上几个步骤的不断促进实现DNA的扩增。同常规的医学检验技术进行比较,聚合酶链式反应具有更加有效的灵敏度,并且还存在较高的特异性,能够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对微生物的种类进行更加精确的检测,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其操作流程的简化,一般仅需1~2小时就能进行微生物检验,大大提高了微生物的检测速度。应用 PCR技术对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较高的检测效率,在目前的病原微生物检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有一些细菌的生长缓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以检测到不同的微生物种类,从而弥补了常规检测技术的缺陷。
在本次研究中对分析生物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观察组的病原微生物检验阳性计算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并且病原微生物检验满意计算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分子生物学技术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在病原体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虽然今后需要严格的微生物检测,但是每个分子生物学技术都有其自身的缺陷,至今还没有找到一种通用的方法,因此在具体的应用中,要根据实际的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综上所述,在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中实施分析生物技术进行检查,能够提升对阳性率的检出率,为临床中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数据支持,并且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满意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临床中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因此值得推广。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病原菌的诊断和鉴定技术逐渐走向了高自动化和简易的快速诊断技术,而分子生物学技术将逐渐在细菌诊断、鉴定和耐药性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从而实现对细菌的诊断、鉴定和耐药性的鉴定。在各个领域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将会有更多新的检验技术涌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效果探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2,22(66):89-93.
[2] 刘玮,LU YING,YU QINGTAN.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战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1,42(23):2927-2930.
[3] 王俊芳. 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2020,10(18):96-97.
[4] 何睦. 浅谈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59):224-225.
[5] 万娟,张晓萍,王欧阳.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体会[J]. 中外食品工业,2021(21):52-53.
[6] 雍金贵.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战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 商品与质量,2022(26):67-69.
[7] 丁卫平,杨夕宇,朱可滢,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检测机构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现状、技术制约因素与发展趋势[J]. 中国调味品,2021,46(3):198-200.
[8] 迟冉,孙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污水处理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 清洗世界,2022,38(7):77-79.
[9] 孙越鹏.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污水处理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 当代化工研究,2021(14):117-118.
[10] 阮真,朱鹏飞,付晓婷,等. 单细胞拉曼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4):1348-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