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污染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修复策略
毛凤锦 王晓晨 张弘 单洁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毛凤锦 王晓晨 张弘 单洁雅,. 水产养殖污染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修复策略[J]. 水资源研究进展,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011.
摘要: 污染物质的直接排放导致了河口湿地水质的恶化,破坏了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水产养殖所需的饲料、药物残留以及粪便等有机物质进入水体,诱发藻类大量繁殖,引发水华,严重威胁着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同时,水产养殖对河口湿地的陆地生态系统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包括湿地植被的破坏、土壤质量的下降等,这进一步削弱了湿地的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更是水产养殖污染的严重后果之一,许多湿地特有的物种因此濒临灭绝。为应对这一严峻局面,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修复策略,如人工湿地建设、生态工程实施等。这些策略旨在恢复河口湿地的生态平衡与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水产养殖污染;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策略;生物多样性
DOI:10.12721/ccn.2025.157011
基金资助:

河口湿地作为生态系统的过渡带,对维持海陆相交接处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然而,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污染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带来了严重威胁。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本文旨在系统探讨水产养殖污染对河口湿地的影响及相应的修复策略,为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一、水产养殖污染对河口湿地水质的影响及评价

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但其排放的废水和废渣对河口湿地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这些有机物质如饲料残留物、粪便等,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一旦进入水体,就会刺激水生植物和藻类的生长,导致水华爆发,从而影响水质。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抗生素和化学药物,以及养殖动物的排泄物中含有的药物残留物,也会直接释放到水体中,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从而影响水质的稳定性和生态安全性。除了有机物和化学物质的污染外,水产养殖还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

养殖过程中的大量饲料残留物和动物排泄物中含有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会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促进藻类的大量繁殖。这不仅会导致水体中溶解氧的减少,还会引发藻类水华,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观赏价值,甚至造成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水产养殖废水中还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如铜、锌、六价铬等,这些物质对水生生物具有潜在的毒性。特别是重金属,其在水体中具有蓄积和生物放大的特点,长期积累会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免疫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最终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生物多样性受水产养殖污染影响的机制分析

水产养殖污染对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生态过程,其机制涉及多方面因素。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这些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会刺激水生植物和藻类的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水华的形成不仅导致水体的透明度降低,还会消耗大量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从而对水生动物的生存产生负面影响。水华还会阻碍光线的穿透,影响底栖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抗生素和化学药物,以及养殖动物的排泄物中含有的药物残留物,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这些化学物质会直接影响水生动物的生长、繁殖和免疫系统,导致水生生物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造成某些物种的灭绝。

同时,长期暴露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中的水生生物还可能产生抗药性,加剧了水产养殖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水产养殖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是造成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污染物具有蓄积和生物放大的特性,长期积累在水体中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持续的毒害作用。重金属如铜、锌和六价铬,可以干扰水生生物的代谢过程,破坏细胞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和生理功能。有机污染物也会干扰水生生物的生殖功能,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三、河口湿地水产养殖污染的修复策略及效果评估

修复河口湿地水产养殖污染的策略涉及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一种主要的修复策略是人工湿地建设。人工湿地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过程,利用湿地植被和微生物的生物吸附、吸收和降解作用,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可以显著改善水体的水质,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和氧化还原潜力,促进水生生物的栖息和繁衍,从而达到修复水产养殖污染的目的。生态工程也是修复河口湿地水产养殖污染的重要手段。生态工程包括湿地植被恢复、水生植物种植、河道清淤、堤岸加固等措施,旨在重建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设计和实施生态工程项目,可以有效减少水产养殖废水的直接排放,改善水体的水质和水文条件,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生物修复技术也是修复水产养殖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体的生物吸附、降解和生物转化能力,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行处理和修复。例如,利用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处理氨氮和亚硝酸盐,利用植物修复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等。研究表明,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优点,是修复水产养殖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评估水产养殖污染修复效果的主要指标包括水质指标和生态指标。

结语

在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水产养殖污染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对水质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影响。然而,通过人工湿地建设、生态工程实施和生物修复技术等多种修复策略的综合应用,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水体质量,恢复湿地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过程中的水质和生态指标评估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监测和调整依据。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修复技术和策略,以实现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全面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实现水产养殖污染修复的目标,促进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健康与稳定。

作者简介:毛凤锦(2000.10—),女,汉族,籍贯:河南,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水生生态学,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王晓晨(1998.9—),男,汉族,籍贯:山东省烟台市,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渔业发展,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张弘(2001.8—),女,汉族,籍贯:河北省保定市,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渔业发展,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单洁雅(2001.5—),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潍坊市,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水产,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晓明, 刘华. 水产养殖污染对河口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研究[J]. 生态环境, 2020, 29(5): 112-118.

[2] 张涛, 李红. 河口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J]. 湿地科学, 2018, 16(3): 231-238.

[3] 陈志强, 刘建华. 水产养殖污染对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修复策略[J]. 水产科学, 2019, 38(2): 56-6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