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航空事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与之相对应的配套系统发展则不够完全,其中以航空机务维修工作为代表,在航空机务维修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致使维修质量难以保障。究其原因是由于在机务维修的“工前”准备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且在机务维修的过程中未做好细节部分的管理工作,这导致具体实施机务维修时会由于前期准备不足产生一系列的质量隐患。此类问题的产生无疑会对航空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限制影响。因此,急需探究提高机务维修“工前”准备和“细节”管理的有效策略。
1.航空机务维修“工前”准备与“细节”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1维修技术及管理方法相对滞后
航空飞机机务维修过程中影响机务维修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维修技术水平方面的不足以及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现行的机务维修工作来看,存在缺乏对维修质量管理重视的问题,且参与维修的人员工作经验不足,也会对维修质量构成一定影响。从对机务维修的重视程度层面来分析,因航空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结构,进行投资活动时,通常以飞机宣传推广以及载客部门为重,对于维修部门的关注度则相对较少;从维修过程的可靠性层面来分析,机务维修过程中主要依靠人工维修,其维修质量必定会受到维修人员专业素质和经验能力的影响,部分维修人员在未经过系统培训的情况下便上岗维修,仅能根据经验对故障问题进行判断,很难保障维修质量与效果。而部分具备专业维修知识的高校毕业生则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无法保障维修效率。
1.2机务维修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航空飞机本身的复杂性,所以机务维修活动也极为繁杂,并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对于航空飞机的机务维修必须要遵循相应的维修规律,这样才能使航空飞机的生产以及效益处于一个平衡点,才能保证飞机维修的质量以及飞机维修的效率。从当前航空飞机维修的实际操作来看,对飞机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维护,很多时候维修条件或者维修时间都不够充足,而有些时候更是出现“为了维修而维修”的情况,只是完成任务一般的完成“维修的流程”,并没有在严谨的基础上对航空飞机进行有效的维修,最终使飞机的维修效率降低。另外,没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也会出现不依照维修的客观规律来进行维修的情况,故而对航空飞机进行维修之时,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在该管理体系之上加强对“细节”的管理,从而提高维修的质量与效率。
2.航空机务维修“工前”准备要点
2.1明确准备范围与步骤
在航空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航空公司面临的机务维修压力也随之增大,在机务维修活动日益频繁的基础上,维修工作呈现出精细化的特征。在此种发现背景下,亟需对维修“工前”准备范围进行有效明确,并且根据机务维修的规律按步骤实施维修工作。维修“工前”准备步骤如下:第一步,及时掌握和学习飞机机务维修的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并且了解机务维修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细节问题,全面熟悉机务维修要点后,进入下一步工作;第二步,做好机务维修过程中各类用具的检验工作,使各类用具在维修过程中始终处于可用状态;第三步,要合理安排维修人员,优先选用熟悉维修流程和有专业维修经验的人员参与维修工作,并且根据机务维修的内容对对应专业人才进行合理选配,使各类维修人员能够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2.2划定“工前”准备要点
在对航空飞机机务维修进行“工前”准备时“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准备阶段,必须要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培训。只有使维修人员了解到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他们的准备活动影响着后续的所有维修活动的开展以及有可能会影响到飞机的安全运行,他们才会认真研究维修的流程和规则等,才会细致地采取维修准备活动,从而使维修的可靠性增加。另外,在“工前”准备中,还需要对各种维修工具进行检查,保证维修工具均处于可用的情况,尽量避免由于维修中由于工具问题造成维修活动停止情况的发生,保障维修的效率。
3.航空机务维修的细节管理策略
3.1基于制度要求严格落实管理任务
管理制度是约束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成效,并且对管理活动形成有力指导的重要依据。在航空机务维修的细节管理工作中,为了保障细节监管的有效性,则可根据飞机机务维修的内容以及维修规律对管理细节进行科学设置,并生成较为合理的管理制度,为机务维修的细节管理工作给予明确的指导。相关管理者则需根据管理制度的细则要求,准确落实管理任务,做到对航空机务维修过程的全过程监管,并且重点把控细节,尤其是做好关键细节部位的监管工作,从根本上提升机务维修活动的可靠性。
3.2严格控制“低、老、坏”问题
“低、老、坏”即“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航空公司在过去属于国有企业,故而很多维修人员并不重视维修准备工作,认为这一步骤是可有可无的,所以经常会出现各种维修问题,影响了维修的效率与质量。例如,对于维修工具,依照规则应当在“工前”准备阶段,使这些工具处于“可用”状态之下,但是经常性的,部分维修人员以较低的标准认为这一工具“存在”便可,因此影响了后续的维修工作。此外,由于我国航空飞机维修人员多是依据经验进行“举一反三”的维修,所以其固有的“坏习惯”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维修活动,所以要尽可能的减少这些“坏习惯”。
3.3加强思想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管理
思想是影响态度的决定性因素,要想强化机务维修的细节管理,则需首先提高管理者以及维修人员的思想认识,使其认清进行细节处理和管理的重要性。为能达成这一目标,则需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和技能培训工作,通过思想教育,强化维修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细节处理意识。通过技能培训增强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掌握水平和维修能力,促使其在维修作业中能够按规范流程执行,保障维修作业的标准化和科学化,以杜绝误操作行为和违规操作行为对维修质量的影响。重点加强机务维修的“工前”准备工作,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和对维修工具的科学选用,提高维修效率。
结语:航空机务维修作业的复杂性决定了“工前”准备工作的繁琐程度,“工前”准备的质量对后期维修活动的开展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要求相关人员加强对“工前”准备工作的重视,根据航空机务维修的实际需求,做好工具准备、人员准备和技术准备等工作,通过合理的人员配置来强化机务维修水平。而在机务维修过程中,则需重点加强对“细节”管理的重视,通过严格把控细节降低机务维修失误率,从根本上提升航空机务维修质量,为航空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军雷,刘颖,陈冠中.基于数据化分析的航空机务维修管理系统实践及应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2(02):5-6.
[2]张金颖.视点:航空机务维修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航班,2021(05):103-105.
[3]楚至濮,王彪.航空机务维修系统安全管理监测研究[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0(09):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