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人类进步的体现,文化又是文明的精髓,所以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乡村的群众文化对农村而言就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群众文化的发展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及文化条件。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群众文化的作用
1.1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素养,提升农民的精神面貌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多样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利于满足农村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个体化需求,在开阔农民群众视野的基础上,使其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不断提高综合素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为其出谋划策。同时,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形式和方式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道德、法律、文化、科学等进行宣传,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提高大众的文化水平,我们可以增强农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意识等文化素质,把农民都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农民。此外,当人们能够满足自身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外,便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也就直接促使农村人民会对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与文化内涵产生了需要。建设群众文化,则恰好可以满足农村人民这一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群众文化的本质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文化活动。从这个层面来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可以极大地丰富农村人民的精神世界。
1.2促进乡村文明发展,形成更文明的乡村风气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能够迅速在不同层次群体间构建良好的沟通桥梁,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交流,关注弱势群体,及时给予人文关怀,有效传递正能量,缓解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农村群众文化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氛围,促使不同层次农民群众不断受到熏陶,养成良好的生活、娱乐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群众文化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以及服务,正确认识封建迷信,和不良风俗划清界线,借助名村群众力量,有效抑制各类歪风邪气,促使农村地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建设良好的群众文化可以加强农民之间的生活交流、经济交流,他们开始学会汲取与吸收外界先进的生产知识与生产技术,这就会让农村地区的人们了解现代科技发展对自身生活的影响,从而树立科学文明的意识,形成科学文明的乡村风气。如此一来,农村地区闭塞、落后的观念也将受到冲击,从而形成更加文明的乡村风气。
1.3增强农民的凝聚力与创造力,传承发展农村文化
在农村人民逐步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过程中,农村人民便会懂得交流、合作与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这就会打破他们“固步自封”的传统观念,主动尝试在合作中取得进步与发展。如此一来,农村地区的人们便会在合作活动中树立集体意识,形成团体观念。他们会懂得科技文明进步的力量,这可以让他们更加信任群众文化工作者,这种认知会大大增强农民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和群众文化建设紧密相连。群众文化建设利于科学整合农村地区已有的文化资源,使其和地区教育、旅游多方面资源巧妙融合,形成系统化的文化产业。群众文化建设利于农村群众在实践中全方位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积极参与到传承和发展农村文化中,有效保护地区已有的特色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彰显地区特色。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群众文化的优化途径
2.1优化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农村群众文化作用的发挥建立在多样化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上,是一系列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我国要根据农村地区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已有的文化基础设施加以优化完善,合理扩大公共设施规模,将检修维护工作落到实处,使其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多样化作用。我国要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舍得投入,群众文化建设支出要纳入财政预算并达到上级要求的比例,确保每年随经济发展有所增长,使阵地设施得到有力的财政支撑,保证设施不断更新。只要重视、发展和繁荣了群众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会获得强大的动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2.2注重农村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开拓农村文化市场
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我国要将农村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放在核心位置,对高校提出文化人才培养提出针对性要求,培养大批的高素质文化专业人才,多鼓励他们深入基层,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同时,要坚持产业化原则,在不改变文化设施性质和社会职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阵地设施和人才优势,开展有偿服务和多业助文活动,创造新的服务方式,把文化活动与经销、旅游、科技活动等结合起来,利用本地文化经营项目,提高农村文化产业化水平。此外,文化部门要注重对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对其进行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实践培训,培养他们综合素养,不断发展壮大农村文化队伍。
2.3深化改革,注重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我国要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根据农村地区建设情况,尤其是存在的问题,适当增加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建设农村公共文化等,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这是因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关键点。农村文化改革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结合当前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而进行。改革宏观管理体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文化事业的积极性,实现管理主体、管理手段由单一向多元的转变,及时向农村地区送达文化新产品以及服务,丰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内涵,不断吸引农村群众参与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在加大公共文化建设力度的基础上,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中群众文化建设步伐,使其发挥多样化作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此外,文化部门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地区各方面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风尚,构建农村群众文化新格局,不断发挥群众文化多样化优势,进一步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素养。
3.结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国要准确把握群众文化在其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多层次大力建设农村群众文化,优化农村文化基础实施,注重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等,让优秀文化在整个中国大地得到宣传,改变群众的迷信思想,让迷信思想不再侵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提高农民整体的综合素质,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为顺利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杨茜.探讨农村群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J].青年与社会,2013(12):268.
[2]姜世海.浅谈群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交际,2014(0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