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全面的提高集成电路行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是必要的,在此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发展实际,结合存在的供应链风险,开展有效的风险研究,提出风险防控对策,以此促进企业全面发展。在有效的探索集成电路行业供应链风险管工作如何开展过程,需要结合经济发展背景,围绕供应链市场,全面的进行风险管控,以确保集成电路行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效率。
1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供应链现状
我国对芯片的需求在全球范围来讲首屈一指,多数电子元件等均需通过进口方式满足需求。通过统计可知,我国在2019年在集成电路方面的进口额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由于我国在工艺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多数芯片均需按照国外设计。如果芯片中被恶意植入部分逻辑,就会对我国的信息安全造成直接威胁。集成电路可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如果在供应链的某个环节发生问题,就会对整个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性影响。当前,我国底端的集成电路市场发展相对理想,在芯片设计方面也进步较大,核心路由产品已经能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在设计和制造嵌入式等芯片方面仍然较为落后,核心技术水平不高,仅能通过进口方式满足需求,这也为我国的集成电路的安全性埋下了隐患。通过对行业动态的进一步了解,不仅能提高对于供应链风险的认识,也能根据具体现状,提出更加高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进一步途径行业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2集成电路行业供应链风险
当前,我国在设计和生产集成电路方面的技术还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科技方面的发展能力不足,导致我国仅可生产相对低级的芯片,精度较高的芯片生产能力较低,且我国在设计电路期间仍需将设计放置在国外实施流片。或者使用第三方提供的IP核,这也导致需承担更大的风险。因此本文针对当前在集成电路供应链不同环节表现出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设计、封装、材料等方面进行细化分析。
2.1集成电路设计安全问题
当前,我国在设计集成电路方面的团队人数较少,专业化水平不足,在设计的方法、流程方面均难以达到更高的水平。尤其在开发环境等方面与国外的差距也较为明显。
2.2集成电路制造安全问题
我国在集成电路的制造方面发展相对落后,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到28纳米,技术上相对成熟。大批量生产的技术可达10-14纳米,国际上部分大规模的企业也在尝试5-7纳米的工艺技术生产。当前,我国集成电路的制造商在生产技术方面多数超过28纳米,仅有少量企业可达到28纳米水平。
2.3集成电路封装安全问题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准入标准较低,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应用基础,投产规模较大,并未出现技术问题,因此也在持续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甚至部分企业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准。封装集中有晶圆级封装等技术手段已经普遍应用于生产,但其弊端在于成本较高,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4集成电路设备安全问题
集成电路的设备复杂性较为明显。当前我国该方面的设备发展势头良好,多种设备均实现了生产。如等离子刻蚀机等就可在国内生产,但硅片设备生产和成品质量仍然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晶圆制造技术无法掌握,总体无法形成相对完善的工艺技术体系。
3集成电路行业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措施
需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的安全水平,准确把握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等不同的合作角色,保证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开展生产。努力打造产学研融合,形成相对成熟的态势,提出自主产权标准,在各供应链环节均需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手段,避免出现后门植入,提高安全系数,这样可保障供应链条内的各环节均能达到相对较高的安全水平。
3.1促进企业产业化发展
可促使集成电路内各环节中的产品和供应商形成相互认证的机制,基于合作关系提高安全系数,针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考核,加强技术等管理标准的设置,严格管控准入条件,结合供应商的信誉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对采购元器的合作方需进行行业信誉和资质等方面的考察,以此保证电路各生命周期均可获得供应商的供应服务,提供技术的备选方案。如果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或者表现出一定的安全问题,集成商就需采取必要的调整方案,尽量降低负面影响。政府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专项研发,促进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注意技术的创新优化,促进产业化发展,以此形成更为持续和稳定的货物供应能力,占领更大的国内市场。如可利用基金等途径鼓励企业向国外企业收购技术,同时还可将优秀的半导体企业进行重组,以此形成良性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全面的推进企业产业化发展,利于优化企业供应链体系,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综合水平。因此,在开展供应链风险管理过程,必须要围绕行业发展针对性的进行产业化升级,全面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
3.2大力创新供应链金融
在我国经济发展期间,金融行业的地位较为重要。因此需紧密把握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既定的结构进行优化,形成创新性的供应链,以此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在此期间,需先基于既定的法律进行优化,提高核心业务之间的联系,通过运用网络和信息化手段推动金融服务的持续发展,同时还需加大监管的力度,保证监管质量达到要求。在供应链金融发展期间,需形成更为完善的信贷机制,对网络主体加大管理的力度,从总体的角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综合衡量,加速建设信贷网络平台,保证征信具有较高的透明度,有效提升金融业务开展的效率。在大数据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电商企业的发展也进入繁荣期,供应链中也将电商纳入范围。从政府层面来讲,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电商扶持的力度,制定倾斜性政策提供支持,促进电商的健康发展。在供应链发展期间,需主动对已经掌握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高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金融机构也需发挥辅助作用,为供应链中的电商企业提供必要的信贷资金支持,从而不断优化供应链的发展,形成行业良性的发展机制。
3.3制定企业协调合作机制
在国际构建绿色供应链的背景下,其产品生产手段相对先进,能够结合当前产业链已经形成的上下游明确成本的具体用途,从而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我国在发展供应链期间,普遍受到成本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围绕经营实体,在分布链条期间表现出相对分散的问题,同时不同区域对企业的发展也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特征。因此需为企业提供必要的交流渠道,以此拉近企业之间的距离,有效共享经验等信息,及时和妥善处理在供应链当中存在的信息共享问题。通过企业相互监督和影响作用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同步优化外部环境信息。基于绿色产业链的发展,企业需将原本过分追求经济目标的理念进行革新,同时在发展目标当中加入环保内容,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绿色发展的主动性,促使其深化落实环保工作内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同时还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不同企业之间有效协作,形成整体性的行业模式。
3.4采购供应链中协同管理
协同管理主要是在采购供应链内,基于社会发展的背景,通过企业使用不同类型的设备、技术搭建科学的结构制度,从而采用有效的管理策略,形成正确的管理方法和步骤。企业在实施协同工作期间,需从产品的供应、运输、服务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结合上述多个环节的发展步骤进行总结,从而凸显供应链的动态化和全面化等特征,建立全球发展的综合性制度内容。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通过协同筹划的方式采取总体的管理步骤和手段,可在开展工作期间构建数字化平台,形成更为系统的业务流程,同时形成系统的管理策略,在开展管理期间基于综合性的管理理念作为指导,采用适合的管理方法,保证在开展管理工作期间妥善处理出现的各类问题,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的健全性。
4提高集成电路供应链安全的建议
4.1知识产权安全
在开发集成电路期间,如果专业授权等具有合法的指令,在授权的方式、内容和时间期限等方面不发生纠纷,可保障知识产权的合法性。除非具有特定技术的专业需要特殊申请。
4.2集成电路设计安全
技术人员需全面保障电路设计的源代码文件更为完整和规范,将各类数据保存在服务器内,随时可对内容做出读取或者调整操作,以此保证集成电路安全运行。
4.3集成电路设备安全
在设计和封装集成电路期间,需使用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工具和仪器,上述设备的功能需较为全面,并提供细致的性能说明,在安全性方面做出了细化分析,明确列出可替代的设备类型,从而保证在使用电路设备时能够达到相对安全的水平。
4.4集成电路制造安全
可通过自主研究持续提高我国电路制造的能力,主动学习国际前沿的技术手段,提高我国集成电路的数字化水平,明确集成流片所在区域,在电路制造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电路制造的安全性,为后续的使用提供扎实的前提。
结束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风险会影响集成电路行业的稳定发展,因此,采取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模式是提高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在具体的开展风险防范工作过程,需要全面的深入企业之中,加强采购管理,重视协调合作,依托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全面的推进企业产业化发展,进而加强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唐毅青,陈雪甍,谭德庆.风险规避与信用担保比例对供应链融资选择的影响[J].工业工程,2020,23(04):18-27.
[2]薛小飞.商业银行视角下供应链金融风险来源与综合性管理架构思考[J].海南金融,2020(08):64-70+76.
[3]张莹.基于大数据的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对策探究[J].现代商业,2020(20):118-119.
[4]马有才,高珊珊.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物流科技,2020,43(07):123-127.
[5]王昊,张婷宇.关于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的探讨[J].营销界,2020(28):80-81.
[6]刘德红,田原.供应链金融内涵与风险管理研究进展及展望[J].经济问题,2020(07):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