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恶性肿瘤的效果观察
庞智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庞智寅,.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恶性肿瘤的效果观察[J]. 肿瘤研究,2022.11. DOI:10.12721/ccn.2022.157071.
摘要: 目的:针对脑恶性肿瘤,观察放疗,配合替莫唑胺治疗效果。方法:定义研究时间为2019年8月到2020年9月,观察对象为脑恶性肿瘤患者,共计40例,借助数表法,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20例,对照组行放射治疗,观察组行放射治疗配合替莫唑胺治疗。观察内容为近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1)近期治疗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不良反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绕脑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放疗,配合替莫唑胺完成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可推广。
关键词: 替莫唑胺;脑恶性肿瘤;放疗
DOI:10.12721/ccn.2022.157071
基金资助:

针对脑部恶性肿瘤,既包括脑胶质瘤、脑恶性淋巴瘤外,还包括肺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转移病灶。当患者患病后,受到颅内压升高症状影响,将会呈现出头痛、头晕、恶心以及呕吐等情况,不仅对患者生活质量不利,还会造成其生命安全受到影响。针对脑恶性肿瘤,临床多以手术、放疗、化疗等形式为主,但是在组织耐受程度有限的情况下,受到血脑屏障相关因素影响,单纯依靠化疗或者放疗,很难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建立在2019年8月到2020年9月时间基础上,针对脑部恶性肿瘤患者,围绕替莫唑胺,配合放疗,观察实际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8月到2020年9月作为研究时间,完成对40例脑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收集。应用数表法,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

对照组:男/女=12/8人,年龄19~68岁,均值(48.62±5.21)岁。单发病灶12例,多发病灶8例。病灶直径0.6~5.1cm,均值为(3.1±0.4)cm。脑胶质瘤7例,脑转移瘤9例,其他4例。

观察组:男/女=14/6人,年龄18~69岁,均值(49.15±5.04)岁。单发病灶14例,多发病灶6例。病灶直径0.5~5.2cm,均值为(3.0±0.4)cm。脑胶质瘤8例,脑转移瘤6例,其他6例。

参考《赫尔辛基宣言》,所有患者均符合标准,对研究知情,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对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全脑三维适形放疗。其中,针对转移性脑肿瘤,可应用全脑放疗,具体治疗剂量为DT3Gy/d,按照每周5d的形式,共计治疗3周。后转移灶应用推量放疗,具体治疗剂量为DT3Gy/d,按照每周5d的形式,共计治疗1周。针对原发灶控制不良、多灶转移,可给予全疗放疗。治疗剂量为DT3Gy/d,按照每周5d的形式,共计治疗3周。脑胶质瘤剂量为DT2Gy/d,5d/周,共计完成5周治疗。针对未手术脑胶质瘤,剂量为DT2Gy/d,5d/周,共计治疗6~7周。

化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全脑三维适形放疗,总治疗剂量在60Gy,每天剂量要求控制在30*200cGy。观察组在完成相应放疗后,应配合替莫唑胺治疗,以口服的方式完成,剂量为75mg/m²,服用时间要求在6周。服用第1~5天,可将剂量更改为150~200mg/m²,每间隔28d完成一次重复。在治疗期间内,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例如,止吐等。

1.3观察范围

治疗一周后,对患者进行基线检查,完成相应的颅脑CT、MRI检查,经血常规检测,进一步进行肝肾功能检测。针对患者放疗期间,应以周为单位进行随访,在放疗完成后一个月,予以患者颅脑CT复查。

近期治疗效果[1]:以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近期治疗效果评估作为参考标准,治疗效果共分为四个等级。CR:完全缓解。强调患者病灶消退在4周时间以上,没有出现新病灶。PR:部分缓解。强调患者病灶消退程度高于50%,维持4周,没有出现新病灶。NC:稳定。强调患者病灶消退程度未达到50%或者出现增大情况,增大范围在25%以上(包括25%)。PD:进展。出现一个以上病灶增大情况,增大范围在25%以上,还出现新病灶情况。有效率公式为: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

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近期治疗效果

结合表1,针对治疗效果,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 1 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对比[例(%)]

88.png

2.2不良反应

结合表2,针对患者不良反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例(%)]

99.png

3.结论

经血液、淋巴,恶性肿瘤进入到脑组织中,病灶高发部位为脑灰质与白质交界部位。针对恶性肿瘤而言,其进展较为迅速,在就诊时,很多患者已经直接进入中晚期,预后较差。相关报道[2]显示,在脑部恶性肿瘤患者中,其中位生存时间均在4个月。全面落实对恶性肿瘤治疗的研究,就成为当务之急。

结合本文研究,在治疗后,建立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替莫唑胺应用,可增强抗肿瘤作用,同时,借助口服完成,其生物利用度较高,具有较高的血药浓度,能够实现肿瘤的局部控制。通过提高增敏效应,能够进一步优化全脑三维适形放疗效果。对比近期治疗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人数更少,体现出较高的安全性,两组对比P<0.05。这说明,借助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可实现脑部恶性肿瘤的局部控制,使患者生命得到延长,患者耐受性较高,安全性良好,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阳.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恶性肿瘤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9(21):87-88.

[2]苏富存.对接受放疗的恶性肿瘤脑转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3):259-26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