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置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长期输液、化疗、静脉营养支持的最佳输液方式[1]。我院是县级三乙医院,从2018年开始我们推荐对晚期消化道肿瘤营养支持患者进行PICC置管。现以静脉留置针做对照,对PICC置管后并发症情况作一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共有338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通过PICC置管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有410例患者拒绝置管,选择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入组标准:男女不限;年龄不限;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胆囊胆管癌;营养支持药物不限。排除标准:PICC置管发生静脉血栓,拔出PICC管,后续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患者静脉输液时间未超过1个月。对所有输液的患者和家属,均进行了输液方式优缺点宣教和导管维护相关知识的宣教。
1.2 分组
PICC组:通过PICC置管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338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为PICC组。
静脉留置针组:410例拒绝置管,选择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为静脉留置针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的基本情况
PICC组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62.81±11.27;静脉留置针组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60.77±10.68;从60岁划线,60岁以上和60岁以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原发肿瘤类型和相关血栓疾病史方面,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患者的基本情况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PICC组患者发生疼痛、产生静脉炎、导管阻塞、液体外渗情况,较静脉留置针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PICC置管后可以有效避免液体外渗情况发生。(见表2)。但PICC在体内留置时间较长会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拔管困难、导管移位,静脉留置针在体内留置时间短,无这类并发症发生。
表1 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3.讨论
静脉营养支持是通过静脉,输入输入高渗液体,包括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电解质以及微量元素等[2]。特别是针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口服营养无法满足机体营养的需要,静脉营养支持尤为重要。但由于静脉营养的药物大多为高渗性刺激性的,对外周血管刺激较大[3]。2018年前我们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输液,在输液后观察患者常发生输注疼痛,输注缓慢,反复堵塞管道、静脉炎和高渗液体渗漏导致肌肉组织坏死等,导致每次留置针只能使用1-3天就需要拔出,然后重新输液置管,给患者也带来了穿刺痛苦。
PICC置管是通过外周血管插入一根长长的管道到上腔静脉中去,高渗性液体不经过外周血管,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液体多血管的刺激等,特别适合需要长期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因此2018年开始,我院就针对需要静脉营养支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研究。从并发症方面我们发现:PICC置管后患者发生疼痛、产生静脉炎、导管阻塞、液体外渗情况较静脉留置针组明显减少,其中PICC置管后可以有效避免液体外渗情况发生。相对于静脉留置针,PICC在体内留置时间较长,会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拔管困难、导管移位等情况,需要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其优点和缺点,并做好并发症的防护工作。
综上,消化道恶性肿瘤营养支持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在疼痛、静脉炎、导管阻塞和液体外渗方面,较静脉留置针发生率明显下降。建议对需要静脉长期营养支持患者进行PICC置管,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但需要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其优点和缺点,并做好并发症的防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Mielke D,Wittig A,Teichgräber U.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 in outpatient and inpatient oncological treatment[J].Support Care Cancer.2020;28(10):4753-4760.
[2] Yanagi A,Murase M,Sumita YI,et al.Investigation of nutritional status using the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Short Form and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tumour[J].Gerodontology.2017,34(2):227-231.
[3] Klimczak A,Malinowska K,Kubiak K,et al.Tumour illnesses and nutrition[J].Pol Merkur Lekarski.2009;27(159):242-244.
作者简介:黄丹(1986-),女,汉族,四川内江,主管护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肿瘤专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