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共栖——论插画艺术在视觉形态下的“多维”
陆丹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陆丹丹,. 图文共栖——论插画艺术在视觉形态下的“多维”[J]. 中国艺术研究,2021.1. DOI:10.12721/ccn.2021.157004.
摘要:
在全球化、多元化、商业化等多重语境的诉求下以及当下符号与图像的各形式的演绎与构建,插画也延伸出表现形态各异的视觉图式。现代插画包含多样的绘画语言与现代快速的传播方式,使其快速成为蓬勃发展的艺术门类。各种媒介材料与数字手段的综合使用逐渐成为插画艺术家乐于尝试的手段。本文将通过插画在现代环境所体现多种文化形态下进行研究分析,阐述在其时空形态下多样化的广泛适应性,以及在社会共享空间平台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插画视觉形态多维图像符号
DOI:10.12721/ccn.2021.157004
基金资助:

引领技术和媒介的融合互动下,各种传播方式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插画也面临着融合与转型,以各种媒介与技法为主体路径的粗放式发展成为了现代插画探索的必经之路。

现代文化艺术不仅呈现共生包容多元化特征,而且在媒介、形式与风格等方面呈现混合的特征。与传统相比,开始向多种媒介进行转型。其中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的多样性为插画的表现形态提供了新范式,以一种不断创新的姿态走近大众视野。在此背景下,这种插画艺术创作更加自具有创造力,能够在当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个人的审美经验、审美判断等融入到插画艺术作品中,体现了对传统艺术表现工具的“延伸”范畴。在新的这种语境下,数字媒体插画艺术主要表现风格为时尚、荒诞、唯美、超写实及科幻、神幻、卡通等良好的视觉效果。

(一)符号与图像的隐喻空间

区别于传统时代的文化针对性,当下视觉图式、插画语言呈现多元性、实验性、交叉性等的特点,通过去文本语言,以一种符号化的语言,从空间、构图、情节、意象等方面进行表达。插画家埃文•科恩的《日出》,他将事物分解成最简单的形式,观看者通过被符号化的“人”、“太阳”、“波浪”、“花朵”等可以直接识别完整的图像,其符号承载着形式语言,解读了人与物的关系,体现了作者自由、欢快的内在意象,其画面的背景色彩错落有致,富有节奏韵律的表现手法隐喻着作者的欢乐平和的内心状态。“人”的各式动作、色彩错落的背景演绎以图像化、符号化的形式去表达情节故事、内心情感、状态。

一、形式上反意义的视觉演绎

(一)形与色的多维结构思维

古今中外,不论是山水画、铅笔画或者是版画、油画、水彩等绘画材料与技法都被艺术家运用于插画创作中。现代插画艺术有着传统艺术的深厚积淀,使得现代插画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很多艺术家不懈地进行尝试与改造,将不同的传统绘画的存在形式混合使用。插画家菲利普•乔尔达诺擅长电脑拼图、实木绘图等多种技法进行插画创作,他的插画作品常用于期刊杂志、书籍装帧和少儿画刊等。其作品《神奇的冒险》以建立在形式美基础上融入了传统画法和卡通风格,其内在线索包含了解构主义哲学,作品中将叙事与虚拟夸张结合在一起,“动物”、“花鸟”、“人物”在保持神态的情况下,色块的变形突出形与色的分割,极大的体现了现代形式美学范畴下的非理性及无序的状态,主题上的易碎性与情感上的主观性是其整个意识形态的缩影。

(二)手法生成的策源地与试验场

艺术家为了更好地讲好故事,增强文本的叙事性,更好地与新时代进行沟通,选择运用不同的媒介相互搭配,在传情达意的同时也能注重表现形式的独特。其拼贴手法的运用表现着与传统二维艺术绘画的完全不同的绘画技法。“拼贴”一词源于法文“coller”,就是胶贴的意思,即是运用创造性思维将纸张、布片、或其他综合材料贴在一个二维平面以上创作出一件艺术作品。近年来,现代插画艺术也受到了后现代艺术的影响,艺术家们也开始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开展艺术创作,同时也涌现了古玛·克雷尔、谢利·凯特等优秀的插画拼贴艺术家。其中,拼贴手法的运用可以追溯到艺术大师毕加索,其创作的艺术作品《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可以清楚地显示了拼贴画这门艺术语言的独特性。以基本原素为起点,将基本的形状及块面转化为客观事物的图形,既表现了一种新的视觉体验也反映了更为客观的真实。

这种拼贴技法创造了超现实的画面,造型上结合了拼贴既拓展了物质材料的延伸并体现了画面的质感和肌理,又丰富了视觉效果。由混合媒介创作的插画,所选用的“画材”范围也非常宽泛。从绘画材料到装置素材、纸、布、金属、石膏、沙子等都可以成为创作素材。在媒介的融合创作背景下以造型技法的独特性来真正地将艺术与生活联系起来,媒介的融合是在于艺术灵感偶发性的尝试,这给插画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种新范式、新思维。

二、在疗愈情感功能之下的交叉性

(一)具身认知-插画与情感行为的探寻

情感是艺术创作者的灵魂,是每一个艺术作品与艺术家个人情感密不可分的因素。插画艺术恰恰是通过视觉引导情感共鸣,在创作中色彩、构图的冲突与和谐、平衡与对比的视觉效果中解构与建构是创作者内心的语言表达,以此表达插画师的精神情感。

插画艺术是当代视觉传达形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情绪化”的剧场与“认知”的体验。插画作为沟通的桥梁,其情感文化是链接故事、作者、受众的重要媒介。插画不仅仅具有欣赏性,也具有情绪疗愈的功能,是艺术治疗一种常见的形式。列夫·托尔斯泰在其《论艺术》中明确指出:“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情感,而艺术是感情的传递。”插画作品在艺术创作中通过艺术家对作品的情感投射而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同时将个性、意识以构图、色彩、笔触等元素融入作品中,欣赏者在某一刻接受画面感受到情感,达到自我思考与和解,从而达到治疗情绪的目的。

(二)艺术治疗的体验工作坊

黑格尔指出:“艺术的价值在于借助于外在物质形式显示一种内在的生气、感情、灵魂、风格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优秀的插画作品能与大众建立情感链接。来自哥伦比亚的插画师Carolina的作品中用“色彩语言”探究出“虚”与“实”的界限,“光影”赋予了思想,作品极具创造力的幻想和错觉。她通过插画创作体现审美判断,展示出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解读。是插画师用色彩及构图等内在形式叙述,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强烈情感通过色彩语言的艺术传达给受众者。在艺术审美形式中,我们能够感受审美趣味,将情感和艺术作品中结合起来产生视觉和情感影响力,从而达成艺术治疗。

三、结语

在新时代的语境下,我们必须赋予现代插画一些新的艺术内涵和价值,以时代理念和媒介融合的高度结合传达出一种全新的动态视觉体验。探索在现代环境中的插画表现形态的多维在社会共享平台下的广泛适应性,在社会功能下其艺术表现的可持续性。在插画创作过程中媒介材料的的纳入,真正地将艺术与生活联系起来,媒介融合的创新是对于艺术偶发性的尝试和探索,无论是对于创造者还是欣赏着都共同体验其中。将原本表现在纸质媒介的二维形态突破到三维甚至四维空间,以强有力的色彩和造型使插画更具有时代性和可读性。插画产生多样性的形式语言与当下情绪的碎片性、无序性、非理性等的状态,以一种释放解压的表现形态与大众建立表达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江芷易.现代插图的时空形态多样性研究[J].艺术教育,2020

[2]张春晓、邵建坤.插画艺术与艺术情感内涵的互动研究[J].大众文艺,2019

作者简介:陆丹丹(1999—),女,汉,安徽六安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单位:合肥经济学院。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