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预防与治疗
张福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福娟,. 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预防与治疗[J]. 肿瘤研究,2022.11. DOI:10.12721/ccn.2022.157080.
摘要: 目的:对妇科肿瘤手术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选取80例于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妇科实施肿瘤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患者均为40例,所有患者均统一实施CEF化疗方案和常规化抗感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发热时间、淋巴囊肿感染率以及中性粒细胞>1.5×109/L等方面的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化抗感染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妇科肿瘤;手术;化疗;淋巴囊肿感染;预防
DOI:10.12721/ccn.2022.157080
基金资助:

对于妇科肿瘤患者而言,术后化疗是比较常规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一些化疗药物的使用虽然能够杀灭癌细胞,但同时也会对人体骨髓造血功能造成影响,使患者出现白细胞缺乏或减少的现象,身体免疫力也会迅速下降,不仅会阻碍化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妇科肿瘤患者而言,淋巴囊肿感染是常见的术后化疗并发症,发病率约为5%~55%,要想有效预防和治疗淋巴囊肿感染,必须要最常规化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所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共计80例,随机分组后,对照组和研究组各有患者4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33~75岁,包括卵巢癌12例、子宫颈癌19例以及子宫内膜癌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4~76岁,卵巢癌13例、子宫颈癌20例以及子宫内膜癌7例,两组患者在癌症类型、年龄、病程等方面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子宫颈癌患者先行盆腔淋巴结清扫,之后实施全宫切除术,而子宫内膜癌患者和卵巢癌患者则先实施全宫切除术,后清扫盆腔淋巴结。所有患者都在术后7d开始化疗,化疗方案选取CEF,一周期为3周,共化疗6个周期。常规化抗感染治疗采用替硝唑、青霉素等静脉滴注,强化营养支持,连续用药3~7d。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7d。

1.3诊断标准

淋巴囊肿感染诊断标准:患者体温维持在37℃~39℃;局部疼痛,触摸疼痛加剧;囊肿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囊肿内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阳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处理相关参数,“t”和卡方检验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率

在手术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率方面,研究组患者参数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

表1:两组患者手术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率比较 [n(%)]

000.png

2.2两组患者手术化疗后效果

在手术化疗后效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发热时间参数和中性粒细胞>1.5×109/L时间参数也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

表2:两组患者手术化疗后效果比较 (x̄±s)

00000.png

3.讨论

妇科肿瘤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会对女性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而术后化疗是常规化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一些化疗药物的应用,经常会使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而盆腔淋巴囊肿感染就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医学上认为主要是因为患者在实施淋巴结切除术后,对淋巴管完整性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淋巴液大量外流,从而使淋巴液滞留于宫腔内,术后淋巴腹膜关闭,导致淋巴囊肿。对于一些轻微的小型囊肿,一般可通过淋巴液自行吸收,但如果是严重的大型囊肿,同时伴有感染,那么经常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在妇科肿瘤手术化疗之后,必须要积极预防和治疗淋巴囊肿感染,以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2]

在本次研究当中,80例肿瘤患者在术后均实施统一的化疗方案,且均采取常规化抗感染治疗。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发热时间以及中性粒细胞>1.5×109/L时间更短,且研究组患者手术化疗后的淋巴囊肿感染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化疗后一定要积极治疗并发症,而淋巴囊肿感染就是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常规化抗感染治疗方法效果不够显著,因此,可尝试将其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联合应用,不仅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淋巴囊肿感染率,同时还能缩短其发热时间以及中性粒细胞>1.5×109/L时间。另外还要注意患者的营养状况和ANC水平,及时对抗菌药物进行应用,以降低患者感染率,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郭敏, 朱波, 沈晓露,等.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后淋巴囊肿并发感染25例临床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3(007):1051-1053.

[2]邹珺. 妇科患者恶性肿瘤切除术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014(009):161-16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