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是重症疾病之一,常见治疗方式为化疗治疗。但是,化疗过程较为复杂与危险,会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较大影响。治疗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较大,对患者的情绪以及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为此,治疗全过程中需要以专业的护理工作对治疗工作提供辅助,促使治疗工作有效进行。护理管理干预是针对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的先进护理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较大[2]。基于此,研究分析对血液肿瘤危重患者实行护理管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宣汉县人民医院于2019.6-2020.6收治的74例血液肿瘤危重患者,以区组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7例。其中,实验组采用护理管理干预方式,男性患者数量与女性患者数量分别为23/14例,年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60/46岁,均值(52.32±2.36)岁。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方式,男性患者数量与女性患者数量分别为24/13例,年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59/45岁,均值(52.56±2.47)岁。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其实行护理管理干预。(1)护理工作人员注重对感染问题的预防,对患者实行日常护理的过程中佩戴口罩,及时消毒,对患者实行一对一管理,减少患者产生感染的风险。(2)针对患者采取的静脉穿刺治疗,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及时发现患者穿刺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症状,一旦患者产生不良现象征兆,需要对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工作,减少患者产生呕吐、恶心等不良现象概率。(3)细致观察患者白细胞数量以及感染情况,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4)针对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症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嘱咐患者减少活动,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性。
1.3观察指标
(1)满意度:自制评估量表,分析患者满意度。满意度评分为1-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满意程度越高。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患者例数)/37*100%
(2)感染情况:观察记录产生感染情况的患者数量,感染概率越低代表护理效果越佳。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集数据应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涉及计数内容应用%表示,并以χ2检验;组间数据对比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有意义 。
2.结果
2.1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满意度对比(%)
2.2感染情况
实验组患者感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感染情况对比(%)
3.讨论
血液肿瘤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较高,致死率高等特点,治疗过程较为复杂[3]。患者在接受血液肿瘤治疗过程中产生感染的风险较大,不仅会降低治疗效果,还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尤其是血液肿瘤危重患者,常出现感染、出血、贫血等症状。化疗是治疗血液肿瘤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化疗治疗方式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较大,也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为此,需要以专业的护理方式作为辅助,减少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产生的副作用。研究分析对血液肿瘤危重患者实行护理管理干预,对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产生的影响。
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实验组患者实行护理管理干预。护理工作人员能针对患者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健康问题。护理工作人员还能针对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适合其治疗的护理工作,促使患者提升其对于护理工作人员的信任感。因此,患者满意度有效提升。
实验组患者感染率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血液肿瘤患者体内有大量白血病细胞,对患者免疫能力造成了破坏,对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数量产生了影响,提升患者感染风险。同时,患者可能会通过呼吸道,产生飞沫传播风险,对患者的呼吸道系统造成感染,影响患者治疗效果。部分患者缺乏专业的知识理念,不能重视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也不能注重免疫力能力的提升与恢复。护理管理干预下,患者能意识到感染对患者治疗工作造成的影响,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及时清理口腔,提升对于口腔的护理,减少与其他患者之间的交流,积极使用抗感染治疗的药物,促使治疗工作有效进行。
综上,对血液肿瘤高危患者实行护理管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产生感染的风险,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玲琳. 观察综合护理管理对ICU肿瘤危重症患者严重感染的护理效果[J]. 重庆医学, 2019(S02):267-268.
[2]张菲菲, 陈红, 张洪波.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血液肿瘤患者负面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5):114-116.
[3]杨烜, 陈友婷.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性疾病围术期下肢血栓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 025(004):692-693,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