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
20世纪末期,学术界已经广泛认同“企业应当履行和承担社会责任”,但对于企业应该“承担那些社会责任”却始终未能达成普遍共识,缺乏合理规范的模型进行评价研究。直到利益相关者理论被引入到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中,才使得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和分类有了较为统一观点,为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责对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Donaldson T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应包含股东、雇员、消费者、政府和社区五个方面,基于利益相关者开发的企业社会责任测量量表包含4个维度17个题目,其研究成果现在也普遍被社会责任相关问题的研究所引用。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引入我国后,王彤彤等同样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开发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事务所企业社会责任评价量表。本文也将基于利益相关者相关理论模型,构建符合平台型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研究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首先要明确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的责任主体、履责对象、责任内容以及负责程度。平台型企业作为责任主体除了要对传统意义上支撑企业个体独立运营的利益相关者负责以外,对来自双边市场中的双边用户予以聚合,进而形成了平台型企业主导下的平台商业生态圈网络。平台型企业作为平台商业生态圈网络的核心,其复杂的网络结构决定在研究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履责对象的时候还要考虑其他供给侧、需求侧以及支持侧的核心参与者。另外,在商业生态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之间构建起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了平台型企业的经营绩效与企业竞争力。基于以上特性,决定了平台型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将会表现出更强的复杂性和衍射性。
2构建方法
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是一种采用单独通讯方式分别将同一问题分别发送到各个专家手中,征询其建议与意见,重复多次反馈与征询之后,专家意见逐步取得比较一致的结果。
首先,初拟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内容指标。通过查阅研究文献资料、走访企业相关人员和咨询专家的方式,初步拟定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和对应的二级指标。然后,制定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问卷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
①说明信:研究的目的、方法、背景以及其他资料。
②专家信息:基本资料、熟悉程度、判断依据。熟悉程度对应熟悉程度系数(非常不熟悉0,较不熟悉0.2,熟悉0.5,较为熟悉0.7,非常熟悉1.0),判断依据对应判断依据系数(理论分析由大到小为0.5,0.3,0.1;实践经验由大到小为0.5,0.4,0.3)
③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专家咨询表:评价评分标准参考李克特五级量表,共设置五个区间的评语集。5分为非常重要,4分为很重要,3分为一般重要,2分为不重要,1分为非常不重要。如下图所示。
最后根据调查结果与反馈意见重复多轮,直到专家意见趋于一致。
3评价结果
本文在查阅并归纳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对10名行业专家进行了两轮咨询得到了较为可靠的结果。建立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共设四个层次,一个目标层,实现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全面履责;七个一级指标;二十八个二级指标。
包括:经济责任(平台的规模、创造利润的能力、平台交易量);用户责任(促进平台商家共同获利、品牌价值提升、商品发货和交货及时可靠、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为用户提供全面准确的产品信息、为用户提供全面准确的产品信息、交易支付系统安全可靠)、员工责任(提供良好的职业培训、提供个人发展和晋升空间、工资收入稳定、员工福利丰厚);法律责任(不虚假宣传、不提供假冒伪劣商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按时纳税)、慈善公益责任(资助社会公益团体、向社会福利项目捐款、向慈善机构捐赠捐款、参与社会公益项目);环境责任(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参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项目、遵守环境保护相关规范)、公平公正责任(积极响应用户诉求、在公众眼中是个受尊敬且值得信赖的公司、坦诚地处理每一项事务、妥善处理平台交易双方产生的问题)。
4结果验证
专家意见一致性较高。将数据导入SPSS 27.0进行分析,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三位。通过分析,得到所有样本的平均值=4.146,肯德尔协调系数W=0.246,卡方值=66.433,显著性P=0.000,变异系数为0~0.23,差异有显著性,专家对指标的评价具有一致性,结果可取。
专家积极性和权威度较高,本研究共进行了两轮专家问卷,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专家进行批注或提出修改意见的指标项比例为78%,参与专家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10名专家的综合权威度为0.81,专家权威性较好。
经过验证,评价量表专家意见一致性高,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符合要求,量表对研究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有较高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彤彤,郭新.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社会责任量表的开发与验证[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7(11): 73-83.
[2] 阎海燕,凌嘉禄,孙雨.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 系统科学学报, 2017(02): 56-61.
[3] 周祖城. 企业社会责任的关键问题辨析与研究建议[J]. 管理学报, 2017(05): 713-719.
[4] Donaldson T, Preston L. The stakeholder theory of the corporation:concepts,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5, 1(20): 65-91.
[5] Iansiti M, Levien R. Strategy as ecology[J]. Harford Business Review, 2004, 3(34): 68-78.
[6] Turker D. Measur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 scale development study[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9, 4(85): 411-427.
[7] Choudary S, Alstyne M, Parker G. Platform revolution: How networked markets are transforming the economy-and how to make them work for you[M]. London: W. W. Norton & Company, 2016.
作者简介:
李子默(1989-),男,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徐佳骏(1995-),男,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