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音乐及行为诱导疗法在儿童牙科畏惧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崔玉华1 成慕宁2 崔晓光3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崔玉华1 成慕宁2 崔晓光3,. 动画、音乐及行为诱导疗法在儿童牙科畏惧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儿科杂志,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013.
摘要:
探讨动画、音乐及行为诱导缓解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有效性。方法:2016.06-2018.12在承德儒家口腔医院儿科就诊4-6岁CDFI-III级龋病治疗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应用不同诱导方法帮助完成治疗结果:观察组完成治疗28例,成功率93.33%;对照组完成治疗20例,成功率66.67%。结论:动画、音乐及行为诱导可有效缓解CDF患儿紧张恐惧情绪,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及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关键词: 儿童牙科畏惧症;动画;音乐;行为诱导
DOI:10.12721/ccn.2023.157013
基金资助:

儿童牙科畏惧症(Children's  Dental  Fear, CDF)是指儿童牙科的就诊过程中对于陌生的环境、器械,特别是治疗中产生紧张、害怕的心理[1],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哭闹、逃避、挣扎甚至拒绝的现象,使治疗无法完成。特别是低龄儿童理解能力不足,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同时口腔治疗过程中又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导致治疗过程出现畏惧[2]。明显降低了龋病的早期就诊率,错过了治疗时机,贻误病情,导致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在治疗中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压力及工作强度。同时也会影响医疗的质量,出现医患矛盾,甚至恶化医患关系。故CDF已成为儿童牙科医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并已广泛引起关注。目前对于CDF无统一规范的治疗指南,儿科医生们都在努力探讨行之有效的方法,我院自2016.06-2018.12对前来就诊的4-6岁CDFI-III级患儿采用动画、音乐及行为诱导疗法,有效地缓解了CDF症状,通过医护人员的六手操作完成治疗,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6.06-2018.12在承德儒家口腔医院儿科就诊的4-6岁CDFI-III级患儿60例,其中男孩40例,女孩20例。入选标准:(1)家长知情同意,(2)龋病的治疗初次就诊,(3)全身无系统疾病,智力发育正常,无精神病史,(4)患儿及监护人与医护人员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5)无自发痛史,牙龈无红肿瘘管者。治疗由同一医师完成。

1.2方法

1.2.1临床分级评定

Frankl临床行为分级评定量表由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儿童口腔科医生,依据Frankl临床行为分级评定量表对就诊患儿进行评估分为以下4级(1)I级:直接拒绝治疗;(2)II级:勉强能够接受治疗,但不合作,治疗过程困难;(3)III级:能够接受治疗,但存在紧张情绪,最终能够配合完成治疗;(4)IV级:能够积极配合顺利完成治疗;将I级、II级、III级视为存在CDF。

1.2.2将就诊的CDF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单纯行为诱导:医护人员带领儿童参观诊室,接触所用器械,医护人员语言疏导、鼓励患儿,取得患儿及家长信任而进行治疗。

观察组:术前:进行行为诱导后,不急于进行牙病的临床治疗,让患儿观看动画,将什么是龋病,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治疗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并配以儿童所喜欢的音乐。根据动画的内容,护士协助患儿在道具模型上面进行模仿,自己充当牙医。之后转移至治疗椅上,术中:头上方的显示屏继续播放动画,在治疗过程中还要穿插播放一些合作的儿童治疗过程的小视频,让患儿把他们当作榜样。椅旁护士一只手在帮助医生助疗,同时另一只手握住患儿的小手,和蔼耐心地讲解播放内容,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手术医生快速准确地去除腐质,制备抗力型和固位型,在巡回护士的协助下进行窝洞的充填。术后:医护人员嘱患儿及家长注意事项,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

经过行为诱导后,30例儿童牙科畏惧症1-III级患儿,完成治疗20例,成功率66.67%。观察组:经过动画、音乐及行为诱导,儿童牙科畏惧症III级患儿积极配合完成治疗,而对于儿童牙科畏惧症I-II级患儿治疗过程中有些会反复多次的中断,最终30例患儿完成治疗28例,成功率93.33%。动画、音乐及行为诱导使CDF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及控制,成功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表1   动画、音乐及行为诱导对CDFI-III级患儿疗效结果(例,%)

截图1741743612.png经X2检验  P0.01

2.2 两组患儿家长对动画、音乐及行为诱导满意度程度比较,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动画、音乐及行为诱导家长满意度程度

截图1741743621.png注: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各组总人数×100%

3.讨 论

对牙科畏惧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病人群、影响因素、防治措施以及评估四个方面。而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和儿童[3,4]。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5岁儿童乳牙的患病率为66.0%,龋齿未治疗率为97.1%[5]。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家长对儿童乳牙的健康保健意识不重视;另一方面,儿童的心理问题更是影响就诊及治疗的重要因素。目前牙科畏惧症在口腔科发病率较高,占口腔科的20%-50%,有文献报道显示,学龄前期为 88.79%[6]。因为儿童畏惧牙科的治疗,造成治疗中断甚至失败,从而错失良机,贻误病情。这也是困扰儿童口腔科的治疗难点之一。牙科畏惧症是条件性的特定的一种恐惧,其原因分为两种①患儿直接不良的就诊体验:如医护人员不友好的态度及严肃的着装;不熟悉的诊室环境,特别是操作时产生的声音及疼痛。②间接的就诊体验:家人、朋友不良就诊体验对患儿的影响:如父母、朋友的看牙经历,或由电视、书刊中获取的有关牙病治疗的不良宣传,都会影响儿童心理,从而对口腔治疗产生畏惧。普遍认为该疾病是一种获得性心理行为疾患[7]

牙科畏惧症治疗主要分为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国内多采用笑气吸入镇静技术[8],但有学者统计,我国家长的接受度仅为8.6%[9]。而传统的束缚治疗又会考虑到对儿童心理发育的远期影响[10]。所以儿科医生们在临床中不断去尝试、去探索更简便、安全,无不良影响的心理治疗方法来缓解儿童牙科畏惧症(CDF),使治疗顺利完成,同时又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音乐是转移儿童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曾被视为一种以行为诱导为基础的焦虑管理方法[11]。而本研究同时应用动画和音乐,是通过心理和生理双重作用而来影响儿童情感情绪的。在观看和聆听的过程中,丰富和充实着内心感受。虽然只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但他们也能够从中分辨出动画角色的情感状态,分辨角色的正确与错误。而动画、音乐本身,儿童就会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并通过形、声、意的统一来影响儿童的认知水平。图文并茂,视听兼备[12]。诊疗中应用动画、音乐及行为诱导疗法通过转移有意识的思维来缓解CDF儿童的症状,消除或减轻患儿的焦虑和痛苦,具有临床操作简便,又能消除或降低对药物治疗的潜力。而且音乐也是心理学常用的辅助手段之一。

本研究结果表明,CDF儿童通过动画、音乐及行为诱导的干预后治疗的成功率达到93.33%;而只进行行为诱导干预后的成功率仅为66.67%。故动画、音乐及行为诱导疗法有效地缓解了CDF患儿的症状,明显地改善了患儿对口腔治疗的依从性。但此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CDFI级极不合作患儿,此疗法不能很好地缓解畏惧程度。最终没能完成治疗。

综上所述,动画、音乐及行为诱导能够有效地缓解CDF,明显地提高了诊疗的依从性、家长的满意度和接受度,减少了医生的操作时间,降低了操作难度。大大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BLOMQVIST M,EK U,FERNELL E,et al.Cognitive ability and denta fear and anxiety[J].Eur J Oral Sci,2013,121(2):117-120.

[2]陆洋,董青.儿童牙科焦虑症的研究现状[J].中国综合临床,2014,z1:124-126.

[3]刘万颖,戴丽娜.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原因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9,35(2):185-188.

[4]令狐大科,姚精彩.老年人牙科焦虑症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9):107.

[5]赵莹,林晓萍.儿童牙科畏惧症病因及行为管理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7,9:562-567.

[6]陈玲.儿童牙科畏惧症的调查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4,6:455-456.

[7]李小新,麻健丰,喻棣.儿童牙科畏惧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11:1345-1348.

[7]汪凤,李娜,许岩,等.笑气/氧气镇静辅助计算机程控给药系统对牙科畏惧症患儿口腔治疗的临床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20,36(5):791-794.

[8]汪凤,魏琰,许岩等,家长对牙科畏惧症患儿笑气镇静吸入技术的认知和接受调查[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082-2084.

[10]陆爱娇,黄献玲,蒋黎.儿童牙科畏惧症清醒镇静下牙病治疗与护理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8,5:114-116.

[11]王一珠,吕岩,李晓光,郭斌.儿童牙科畏惧症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7,5:313-316,320.

[12]单华桂,金艾黎,罗军,周岚,朱海钱.应用视听教材改善学龄期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0:69-70.

作者简介:

崔玉华(1965.02-),女,满族,河北省承德市,本科,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口腔内科学、儿童口腔医学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